-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 对策 研究述评 个案分析精选三篇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 对策 研究述评 个案分析精选三篇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文化教育》简介开始:内容提要:师源性心理伤害是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之一,通过调查发现教师适宜的行为和不适宜的行为,认为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是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重要前提。提出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为: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增进自身素质是基础;形成适宜行为是关键;改善师生关系是核心。P主题词:师源性心理伤害教育理念师生关系P教师对教育工作所具有的认识、情感、能力。。此内容文章属于《文化教育》栏目,以上内容为《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文化教育2011-6-10 20:37:38》简单介绍,正文正式开始》》》
内容提要:师源性心理伤害是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之一,通过调查发现教师适宜的行为和不适宜的行为,认为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是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重要前提。提出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为: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增进自身素质是基础;形成适宜行为是关键;改善师生关系是核心。
主题词:师源性心理伤害 教育理念 师生关系
教师对教育工作所具有的认识、情感、能力等各个方面较持久的倾向决定了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对于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效率、行为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影响。
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困扰,如厌学情绪、学业不良、注意力障碍、学习焦虑、学校恐怖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不良影响。研究教师应该具有哪些正确的教育行为,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有益的。我市有14万名中小学教师,其中部分教师的教育行为不当,引发了学生许多心理困扰,引起了全市各方面的关注。我们的基本思想是研究教师的教育行为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互动关系。因为“九五”期间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论著甚多,但把教师行为和学生心理健康两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的研究则比较少,所以我们通过个案分析以及问卷调查,寻找出教师何种不适当的教育行为使学生产生心理困扰,并结合我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就教师应有的教育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在实验学校进行实验研究,帮助教师掌握正确的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国际上选拔教师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性格。近年来,教育系统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保健,但教师的心理保健却相对被忽略了。北京某学校请心理专家测试一个年级3个班的学生心理状况,结果有一个班的学生情绪等指标与另两个班有明显差异,经了解,该班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卢家楣等在全国7地调查839名中学教师有61.1%认为在当前教学中对情感因素的重视未到位。
中小学生的很多是非观念来自老师,师源性心理伤害给学生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甚至永远无法弥补。有时,一个事件甚至给整个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北京某小学2000年发生教师师打学生事件,校长处理不力。后虽然进行了处理,然而,该校2001年一年级才招到新生10人;而往年该校每年招新生80人以上。
A是某重点中学的学生。他学习成绩好,人也特别听话,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是人见人爱。一天,来了个代课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把全部课文抄三遍,第二天早上交。A回家即抄,直抄到11点,父母说:“你肯定听错了。”A说:“没错。”他从未不完成作业过,直到凌晨2点抄完。第二天上课,老师问:“昨天的作业谁做完了?”全班只有两人举手,一个是他,一个是女孩子。老师只说了一句:“谁做完了,谁是傻子。”A哑然。
此后,A变了,不再不折不扣做作业,书也不爱读,最后只好转学走了。
家庭、同学、社会和教师都可能由于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我们把由于教师的原因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称为师源性心理伤害。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
国外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行为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如埃里克森提出以帮助学生最佳发展,努力排除正常发展的障碍,鲍德曼研究师生情绪的相互影响,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马斯洛的需要层级论,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班图拉的自我功效论,德西的内部动机理论,尼克斯的任务卷入理论及习得性自弃理论,费斯汀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的研究等。这些理论都从不同侧面通过实验得到了有价值的结论。但是由于教育理念、文化传统、教学内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差异,课堂中师生的实际交往表现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国外的研究只能作为参考。
本课题国内的研究情况如下:我国自80年代初开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所关注,80年代中一些大中城市学者对中小学常见的学习压力、考试焦虑、人际交往等心理适应问题开始研究,90年代随着国际交往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化,使相关课题的研究取得较大成绩,相关的研究有:“教师的角色的心理适应与冲突”(1994),“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1995),“教师的心理因素和课堂行为对教学效果的影响”(199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主题婚礼策划大全.doc
- 婚礼策划 结婚证婚人发言稿十则.doc
- 2012教师家访心得体会.doc
- 学习孙克会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篇.doc
- 廉文荐读心得2篇.doc
- 校园音乐剧剧本策划 向左走 向右走.docx
- 2012学年度下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中学.doc
- 校园搞笑小品剧本策划 渔夫的故事.docx
-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电话营销.docx
- 新郎婚礼策划书两篇.doc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5课时 分数乘小数.pptx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3课时 比的应用.pptx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5课时 圆的面积-2.pptx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7课时 解决问题-1.pptx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时 利率.pptx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8课时 解决问题-2.pptx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2课时 鸽巢问题的一般形式.pptx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整理和复习.pptx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时 分数乘分数-1.pptx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复习第2课时 可能性.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