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南宋杂剧不同.ppt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宋南宋杂剧不同

北宋南宋杂剧不同 2009.11.27 北宋杂剧与南宋杂剧是不同的杂剧形式 胡明伟 (北京戏曲艺术学院文化教育系,北京100068) 摘要:研究者一般地认定两宋杂剧是同一种戏剧形式。实际上北宋杂剧与南宋杂剧是两种不同的杂剧形式,因为在运用致语口号、演出形式、演出角色、演出结构、艺术社会地位五方面,南宋杂剧区别于北宋杂剧。从艺术形态发展史的历时性的角度来看,北宋杂剧到南宋杂剧的变化过程,实际上是杂剧形式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与进化过程。 关健词:致语口号;演出形式;演出角色;演出结构;艺术地位;杂剧形式 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一6320(2006)03一0053一06 一、北宋杂剧与南宋杂剧演出形式不同 北宋杂剧的演出形式是“歌舞间以杂剧”或“小儿舞伎,间以杂剧”。 北宋的杂剧演出是夹杂在队舞之中。北宋的队舞分小儿队舞与女童队舞,小儿与女童清歌妙舞。小儿队舞之后,杂剧演出一段;女童队舞之后,杂剧再演出一段。每次演出杂剧前都有致语和口号。 南宋时候,杂剧的演出形式已经趋于独立。杂剧演出前只有一次致语口号。 杨亿(974-1020年)有两篇文章涉及了当时的杂剧演出情况。 《寿宁节大燕教坊致语》叙述的主要演出程序为: 口号~教坊合曲——勾舞童,队名——问舞憧——舞童——勾杂剧——放舞童队 在这次大宴会上儿童(男童或女童)舞蹈与杂剧同场演出。 《寿宁节致语)记载的程序更复杂些: 口号~勾杂剧~放小儿~勾女弟子队~队名~问女弟子~女弟子~勾杂剧~放女弟子队 这次大宴上小儿舞蹈与杂剧同场演出、女弟子舞蹈(女童舞蹈)与杂剧同场演出。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杂剧演出还是不固定的,杂剧既可以与舞憧队同场演出,又可以与小儿舞队和女弟子队(女童舞蹈队)同场演出;可以演出一次,也可以演出两次。 宋祁(998-1061年)在《春宴乐语》“勾杂剧”词中写道:“宜参优孟之滑稽,式助都场之曼衍。童裳却立,杂剧来欤?”他提到了杂剧以及演出:“童裳却立,杂剧来欤”,即小儿队舞蹈完毕,退到一边;然后杂剧表演开始。宋祁还有一篇《正旦大宴教坊致语》,它记载的杂剧演出仪式为: 口号~勾合曲~勾小儿队~队名~问小儿~小儿致语~勾杂剧~放队 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朱弁记载:“宋子京修唐书,尝一日逢大雪……其间一人来自宗子家,京曰:‘汝太尉遇此天气,亦复何如?’对曰:‘只是拥炉命歌舞,间以杂剧,引满大醉而已!如何比得内翰。’”(朱弁《曲洧旧闻》卷6,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84.)宋祁本人的致语口号和朱弁《曲洧旧闻》记载的宋祁家伎话语,都证实当时的杂剧演出情况是“歌舞间以杂剧”。 大约到了北宋中期,即宋仁宗、宋神宗时期,杂剧演出形式趋于固定。王珪( 1019-1085年)《华阳集》苏颂(1020-1101年)《苏魏公文集》、苏轼《苏轼文集》《苏轼诗集》中的教坊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种趋势。 王珪《华阳集》有3篇“制词乐语”,即《集英殿乾元节大燕教坊乐语》、《集英殿皇子降生大燕教坊乐语》、《集英殿秋燕教坊乐》,文章叙述的杂剧演出的排场为: 教坊致语~口号~勾合曲~勾小儿队~队名~问小儿队~小儿致语~勾杂剧~放小儿队~勾女弟子队~队名~问女弟子队~女弟子致语~勾杂剧~放女弟子队 苏颂《苏魏公文集》有3篇教坊作语,《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中杂剧演出的排场是一样的,具体为: 教坊致语~口号~勾合曲~勾小儿队~队名~问小儿队~小儿致语~勾杂剧~放小儿队~勾女童队~队名~问女童(队)~女童致语~勾杂剧~放女童队 而《紫宸殿正旦宴教坊词》记载的是: 教坊致语~口号~勾合曲~勾小儿队~队名~问小儿队~小儿致语~勾杂剧~放小儿队 苏轼文集、诗集中的《紫宸殿正旦教坊词》、《集英殿春宴教坊词》、《集英殿秋宴教坊词》、《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共5篇关于戏剧演出的文章,反映了当时的杂剧演出形式,也印证“歌舞间以杂剧”的具体情况。《坤成节集英殿春宴教坊词致语口号》详细地记载当时杂剧演出的仪式表演情况: 教坊致语~中和化育万寿排场~口号~勾合曲~勾小儿队~队名~问小儿队~小儿致语~勾杂剧~放小儿队~女童队~队名~问女童队~女童致语~勾杂剧~放女童队 北宋其他著作、笔记也记载了杂剧演出的情况。北宋仁宗时郑仅在[调笑转踏]开头写道:“良辰易失,信四者之难并。佳客相逢,实一时之盛事。用衬妙曲,上助清欢。女伴相将,调笑人队。”结尾为“放队”:“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开头与结尾是致语口号。陈旸的《乐书》成书于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也提到了杂剧的演出方式:“引小儿舞伎,间以杂剧。”北宋末南宋初,史浩叙述了《采莲舞》、《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