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中国社会学发展概要1-绪论.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学]中国社会学发展概要1-绪论

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 本课程所要涉及的主要概念: 早期社会学——乡村建设学派——综合学派-----社区学派-----马克思主义学派-----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社会学本土化; ;一类是限于知识水平、自己现在无法理解的;一类是寻根究底对书本提出的 理论观点看看有什么疏漏之处?同现有的常识有什么矛盾?同自己的实际经验有什么差异?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同书本中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殊途同归?等等。问题提出了,就要努力去解决,慢慢地要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 如可借助工具书和跟踪书本中提供的线索,从更大范围内博引旁证去解答;还可以通过实验、实地调查去证明,这种从存疑到析疑的阅读研究过程,不仅增长了知识,也会使思维能力有较大的飞跃。 阅读书目: 1、主要经典著作 迪尔凯姆:《自杀论》冯韵文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 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赵月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出版。 默顿:《论理论社会学》何凡兴等译,华厦出版社1990年出版。 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孙主平译,华厦出版社1989年出版。 怀特:《街角社会》,黄育馥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出版。;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关信平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 费孝通:《江村经济》,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香港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年出版。 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出版。 ; 2、学科前沿著作: ? 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邓方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年出版。 吉登斯:《社会的构成》,李康、李猛泽,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 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方文译,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 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胡宗译、赵力涛译,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 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 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98年出版。 ? ; 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李培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 华尔德:《现代中国社会的新传统主义》龚小夏译,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 ; 二、才与学兼备 才如战斗队,学如后勤部,识是指挥员:才如斧刃,学如斧背,识是执斧的手。 在史学和文学中,才学识的说法由来已久。唐朝刘知己是著名的历史学者。他说:“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 有些人学问渊博,但少才识,往往只能成为供人查阅的活字典。唐朝李善,学淹古今,精通典故,为《昭明文选》作注,旁征博引,后人叹服。他的工作对后人是有益的。但也有人说他的怪话,批评他才识不高,既少创作,又缺见解,终生碌碌,为人作注,没有起到更大的作用。 苏轼作《贾谊论》,说贾谊才学虽高,但不善于 ;分析和利用当前的形势,急于求成,终不为当世所用,郁郁而死,没有发挥自己的才能。苏轼叹息说:“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苏轼的意见未必正确,因为导致这场悲剧的主要是统治者的错误,但贾谊未尽所能,却是历史事实。在这点上他不如司马迁。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使之能“藏之名山,传之后人”,忍受了人间最大的侮辱,最后才达到目的。 由此可见,一个人有学问未必有才能;进一步,即使才学有余,也可能见识不高。这就需有自知之明,在实践中针对自己的弱点,有意识地进行锻炼,方能祢补不足。 万有引力是自然科学中最大发现之一,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都归功于牛顿。其实,这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例如,罗伯特、胡克等人早已有了引力的观念。; ; ; ; ; ; ; ;决不自弃任何可望获得创造成果或创新突破的领地。 (4)善待环境 善于利用和开发环境,有助于自身创造的一切因素,善于在不触犯法律和社会行为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自身内在自由,是大多数善于创造者的独有环境观、人际观,他们决不在那些完全可以放开的地方,仍然坚守中庸、谨小慎微。 (5)个性鲜明 从思维方式到行为方式,常常别具一格,远离常规——对于艺术创造者尤其是如此。对此,他们并不企求他人的充分理解和宽容。然而,他们对别人的此类表现,却能特别理解、宽容乃至持欣赏的态度。 (6)标新立异 对传统持创造性转化的态度,是大多数善于创造者的共识。不是推倒一切传统的创造成果,而是立志推出高于传统、好于传统、;是他们根本的追求。这是对人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