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2文明史观看中国古代史.doc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2文明史观看中国古代史

以文明史观重组中国古代史历史知识 一、春秋战国时期 (一)政治文明: 1、王权体制面临的挑战 平王东迁后,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成了诸侯的附庸。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朝聘和述职。周王室失去了贡赋收入,经济无来源,不得不向诸侯国“求赙”、“求金”、“求车”,这使诸侯国更加轻视周王室。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至此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春秋中后期政治的主要特征是诸侯国中卿大夫强宗的崛起和国君公室的衰微。最典型的是“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和“鲁三桓执政”。春秋初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此时再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陪臣执国命”。 卿大夫专权以至夺取政权后,为了巩固自己的胜利成果,必然不能再沿袭原有的统治模式,而需要采用新的统治方式。这在客观上使国家政权逐渐由分散趋于集中,血缘关系的纽带进一步松驰,从而为战国社会政治新局面的到来准备了条件。从这种角度来看,春秋后期卿大夫专权的政治格局,乃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必经阶段。 2、变法运动的兴起 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社会剧变时期,是古代社会形态向中世纪形态的转变阶段。春秋晚期卿大夫专权局面的发展,最后导致他们夺取了诸侯国的统治权,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下,全面总结以往的统治经验教训,就必须对国家政治的总体发展方向作出根本性的抉择。于是,变法图强就成为各国统治者所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它构成了战国前、中期政治生活折主要内容。各国都希望通过变法改革,来适应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要求,寻求富国强兵的道路,进而完成古代文明向中世纪文明的历史性转变。 从春秋后期开始,晋、齐等国的卿大夫为了谋求在相互兼并中取得胜利,纷纷进行经济和政治改革,这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潮流。各国的变法虽然在方式、程度、成效等方面各有差异,但其实质是一致的,就是要比较彻底地摒弃原始民主制的残余,进一步调整国家政治的格局,强化国家专政机器的职能,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创新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这对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3、剧烈变化的政治体制 战国时期,各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运动,剥夺了旧贵族的特权,建立了一整套官僚制度,开创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新局面。各国国王是国家的主宰。 诸侯国统治地方的主导方式是周所确立的世袭采邑制度。至战国时代,各国普遍推行了郡县制,以此作为一种强化中央集权的有效体制。郡、县长官均由国君直接委任,并按时接受考核,郡、县的行政和军事权力都掌握在国君手中,从而为君主的中央专制集权提供了行政组织上的保障。郡、县制度的确立彻底摧毁了旧贵族赖以抗衡王权的物质基础,为自上而下贯彻中央专制集权统治扫清了道路,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二)文化发展历程 学在官府与百家争鸣 春秋以前,只有贵族才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学在官府”是西周学校教育的最突出特征,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的局面;在知识传授方面,则是“官守其业,而有官族”,贵族世代垄断着知识学问,秘不外传。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的衰败也导致了学术的下移,官学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基础逐渐瓦解。在这一过程中,土阶层兴起并壮大起来。 春秋后期,上层贵族愈发腐朽无能,只有土还保持有传统的六艺知识。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文化学术相应地发生变化,士更为活跃。各国政府着手进行改革,迫切需要选拔人才,对士的需要急增,于是平民中涌现出一批新的士,士也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士阶层的壮大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师资条件。昔日的官学之士离开官府,流落民间,促成了春秋战国多元性的文化格局,从而为私学创造了成熟的文化环境。 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局势的巨变和民间学术文化的发展,又有许多哲人、学者投身于教育行列,专以一家之言立教。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存在以下几个特征:其一,自由讲学,各具特色;其二,为诸家学派的基地;其三,是参议时政的论坛;其四,以教士、养士为职能;其五,游学列国,进行学术传播的交流。私学的兴起,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带来了春秋战国文化的繁荣,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空前的战乱动荡和社会变革为各个阶层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阐释自己的学说提供了空前的历史舞台。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著书立说,相互论辩又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学术文化的繁荣。诸子的理论虽然各成一家,但在其学说的立足点及关注对象方面又有趋同之处,如在其学说中体现出来的入世精神及对于基本伦理、哲学问题的关注,等等。 二、中华文明的高峰——唐宋社会变革 (一)隋唐 1、三省六部的演进 隋文帝即位后,建立起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新的中央官制体系。 唐袭隋制,又有所变革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