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解入门卷一
《經解入門》卷一 甘泉 江藩纂 群經緣始第一 附群經分合次第 上古無經名,《禮記》以“經解”名篇,實為“經”名所自始。其云:“孔子曰:溫柔敦厚辭氣溫柔,性情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通達時政,遠知古事,《書》教也;廣博易良心胸寬廣,和易善良,《樂》教也;潔靜精微純潔沉靜,推測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謙恭節儉,莊重誠敬,《禮》教也;屬zhǔ辭比事連綴言辭,排比史事,《春秋》教也。”案即以《詩》、《書》、《易》、《禮》、《春秋》為經,尚無五經、六經諸名目。六經之名,始見於《莊子·天運篇》:“孔子謂老聃dān曰:‘吾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以為文。’”又云:“孔子見聃不許,於是繙fān,反復。一說,引述十二經以說老聃。”此段引語出自《莊子·天道篇》,與原文稍異至漢則《樂經》亡,而五經僅存。徐氏唐人徐堅《初學記》云: 古者以《易》、《書》、《詩》、《禮》、《樂》、《春秋》為六經,至秦焚書,《樂經》亡,今以《易》、《詩》、《書》、《禮》、《春秋》為五經。漢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初置五經博士。 五經之名,始於此。而其後則或離或合,各有不同。《考古類編》清人柴紹炳撰云: 有稱七經者,五經之外,兼《周禮》、《儀禮》也;有稱九經者,七經之外,兼《孝經》、《論語》也;有稱十下疑脫“一”字經者,《易》、《詩》、《書》《三禮》、《春秋左氏》、《公羊》、《榖梁》、《論語》、《孝經》是也;有稱十二經者,六經、六緯是也;有稱十三經者,《易》、《書》、《詩》、《三禮》、《春秋左氏》、《公羊》、《榖梁》、《孝經》、《論語》、《孟子》、《爾雅》是也。 《困學紀聞》宋人王應麟撰云: 以《禮》、《樂》、《詩》、《書》、《易》、《春秋》為六藝,始見於太史公《滑稽列傳》(原注:孔子曰:六藝於治一也)。或云七經(原注:後漢趙典學孔子七經,蜀秦宓mì謂文翁遺相如東受七經);或以六經、六緯為十二經(原注:《莊子·天道》紀數略十二經,一說《易》上下經、十翼,一說《春秋》十二公經);或以五經、五緯為十經(原注:《南史·周續之》);或云九經(原注:《釋文·序錄》:《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孝經》、《論語》,《唐·穀那律傳》“九經庫”,始有“九經”之名)。 《讀書記》此指清人顧炎武所撰《日知錄》,下段引文出自是書之卷十八《十三經注疏》云: 自漢以來儒者相傳,但言五經,而唐時立之學宮《日知錄》原文作“官”,則云九經者,《三禮》、《三傳》分而習之,故為九也。其刻石國子學云九經,並《孝經》、《論語》、《爾雅》在內。本朝增以《孟子》,“十三”之名以立。 其前後次第,《釋文·序錄》《釋文》指唐人陸德明所撰《經典釋文》,下同云: 如《禮記·經解》之說,以《詩》為首;《七略》西漢劉歆撰,已佚、《藝文志》指《漢書·藝文志》所記,用《易》居前,阮孝緒南朝梁目錄學家《七錄》亦同此次;而王儉南朝齊文學家、目錄學家《七志》,《孝經》為初。原其後前,義各有指。 而陸氏《釋文》所次,則《周易》為先,次《尚書》,次《毛詩》,次《三禮》(《周禮》、《禮記》、《儀禮》),次《春秋左氏》、《公羊》、《榖梁》,次《孝經》,次《論語》,次《爾雅》,共十二經。本朝所定,則始《周易》,次《尚書》,次《毛詩》,次《三禮》,次《春秋》,次《孝經》,次《論語》,次《孟子》,次《爾雅》。至所行四子書指《四書》,則宋程朱諸儒取《禮記·大學》《小戴禮記》之第四十二篇、《中庸》二篇《小戴禮記》之第三十一篇,而配合之者也。所行五經,則用《易》、《書》、《詩》、《禮記》、《春秋》。所行七經,則五經之外,加《周禮》、《儀禮》而已。 群經源流第二 與兩漢傳經諸儒參看 凡習經而不知經之源流,是溯典而忘其祖,烏乎可也!茲故依經之次而分敘之,俾bǐ,使學者知所宗焉。 《易》之源起於伏犧,文王、周公、孔子因之。卦,伏犧之所畫也;《卦辭》,文王之所作也;《爻yáo辭》,周公之所作也;《十翼》,孔子之所作也。何謂《十翼》?《上彖tuàn》、《下彖》、《上象》、《下象》、《上繫xì》、《下繫》、《文言》、《說卦》、《序卦》、《雜卦》是也。文王、周公所作,古謂之《繫辭》,即為經;孔子所作,皆為傳zhuàn。傳者,釋經之辭對經做進一步闡釋的文字。班固云:“孔子晚而好《易》,而為之傳。”語出《漢書·儒林傳序》傳即《十翼》也。陸氏《釋文·序錄》云: 自魯商瞿子木受《易》於孔子,以授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馯hán臂子弓,子弓授周醜子家,子家授東武齊國地名,今山東諸城境內孫虞子乘,子乘授齊田何子莊。秦焚書,《易》為卜筮shì之書獨不禁,故傳授不絕。(其立學,)漢初立《易》楊氏博士,宣帝時重立施、孟、梁丘之《易》,元帝又立京氏《易》,費、高二家不得立,民間傳之。後漢費氏興,高氏遂微。永嘉之亂,施氏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