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第1章 绪言.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等教育]第1章 绪言

二、早期的学术思想源流:美国源流 米德(1863-1931)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 主我与客我理论 二、早期的学术思想源流:美国源流 李普曼(1889-1974)美国专栏作家、政论家 拟态环境 三、传播学的奠基人和学科开创者 拉斯韦尔:五W与政治宣传 卢因与“把关人”理论 霍夫兰 与劝服效果研究 拉扎斯菲尔德 三、传播学的奠基人和学科开创者 施拉姆:“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 《大众传播学》 (1949) 第四节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一、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一)经验性方法 1.基本前提 2.主要原则 3.方法的局限性 (二)美国的经验学派 实用主义研究目的 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三)经验学派的主要研究成果 效果研究 议程设置理论 培养理论 三、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的思想来源:价值理性主义 (一)政治经济学派 (二)文化研究学派:伯明翰学派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葛兰西 传统学派(行政管理学派) 批判学派 地位 20世纪初期形成,并占据主流位置 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形成,作为传统学派的对立面出现 价值观 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为占据统治地位的传播者和控制者出谋划策 对现存的传播制度、文化进行批判,寻找公众可能的抗争方式 方法论 经验学派、实证学派;注重定量研究、强调从经验材料中总结模式和理论、微观研究成果丰富 定性研究,思辨方法和符号学、人类学,宏观研究领域提出了更深刻的思想 本章节参考书目 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 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上海人民出版社 布尔迪厄、哈克,《自由交流》,三联书店中文版。 包亚明主编,《哈贝马斯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 刘北成,《福柯思想肖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陈学明等编,《阿多诺、马尔库塞、本杰明论大众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版 赛弗林、坦卡德,《传播理论的起源、方法和应用》,华夏出版社 * 一、日常生活的三个维度 时间生活 空间生活 价值生活 二、传媒带来叙事危机 当虚构遭遇真实 文学与新闻的较量 地球村对时间与空间神秘感的消解 第一节 传播的定义与特点 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 二、传播的定义 三、传播的特点 四、传播学的界定 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 1.传播现象的历史性: (1)烽火台 (2)结绳记事 (3)仓颉造字 2.传播理论研究的现代性 (1)20世纪20年代:开始对传播理论的研究 (2)20世纪40年代:逐渐形成了一门具有多学科性、集纳性特点的边缘学科 3、多维度的理解 (1)社会学角度:库利 “传播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库利) (2)符号学的视野:皮尔士 “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唯一手段是像。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 (3)信息学 信息: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统一体 传播的三个要素:信源、讯息、信宿(施拉姆) 传播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现象 二、传播与信息 1.信息的概念 2.信息的分类 3.社会信息 三、传播的定义 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哈罗德·拉斯韦尔五要素论: 谁(who) 说什么(what) 向谁说(to whom) 产生了什么效果(what effect) 三、传播的特点 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一种意义共享的信息活动 社会性 共同性 上海艺术博览会“压苹果”行为艺术引争议 三、传播的特点 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也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得到体现的 传播的互动性质,解码者与编码者的互动关系 三、传播的特点 传播受制于共同的意义空间 传播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系统 四、传播学的界定 (一)定义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 施拉姆的界定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二)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按照信息传、受范围 人内 传播 大众 传播 组织 传播 群体 传播 人际 传播 传播 学 按照传播学自身的结构 传播学 理论 模式 研究方法 控制研究、传播内容、 媒介研究、受众研究、 效果研究 传播基本模式、大众 传播与社会文化关系研究 大众传播系统模式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一、”交往“的概念 二、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交往理论(传播)的特点: 一、“交往”的概念 物质交往:“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 精神交往:“观念、思维、人的精神交往” 人类生产活动 人类交往活动 物质生产活动 物质交往活动 精神生产活动 精神交往活动 二、马克思主义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