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史地]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ppt

[高二政史地]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ppt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政史地]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 识记 :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表现的几个主要方面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庆历新政的内容 . 理解 :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 ;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 ;实施庆历新政的原因 . 运用 : 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探究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 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他宣告:“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起义的队伍发展到数万人 。 王小波、李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的起义又爆发了。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正如欧阳修所说 “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曾经两度出动大军征辽,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可是都失败了,1004年辽大举攻宋…。1040~1042年(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宋仁宗不要一味信任吕夷简。为此,范仲淹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引用朋党,被罢官。从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范仲淹遭受排斥时,有欧阳修、蔡襄等一批位居政要并以文学知名的人士支持他。当时尽管支持范仲淹的人都被罢官,但不断有人上疏要求复用范仲淹,反对用“朋党”的罪名堵塞言路。 北宋建国后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北宋建国后,冗兵、冗费和冗官局面是如何出现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庆历新政—改革失败的原因 ①目标没成功实现(阶级矛盾、积贫积弱) ②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攻击“朋党” ③措施“太猛”“更张无渐” ④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罢官无安置)⑤农民无获明显好处 ⑥宋仁宗对改革者怀疑,废止新法 第二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知识与目标:了解王安石其人;识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图表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王安石博学多才,关心社会,洞察民情,富有革新精神; 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 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庆历新政夭折后,宋朝中期社会矛盾继续恶化。宋神宗在位时又是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呢? 1、王安石上书《言事书》 原因:社会矛盾仍然尖锐;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宋神宗赞赏他的设想,又有变法愿望。 提纲: 一、变法的命运 二、积贫局面的改善 三、积弱局面的改善 四、变法的结果 五、失败的原因 六、变法的评价 1、保守派反对变法,对变法百般阻挠和 破坏。 2、王安石提出“三不足”的思想,坚持变法。 3、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的变化 4、司马光做了宰相,废除新法,变法最后失败。 (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论 思路提示 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了一定作用. 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 (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 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3)从改革的过程来看: 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 改革会有阻力、充满艰险,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 巩固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