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PPT.ppt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PPT

职 业 病 危 害 预 防 与 控 制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性损害和职业病粉尘的危害与控制化学物的危害与控制物理因素的危害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性损害和职业病粉尘的危害与控制化学物的危害与控制物理因素的危害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概念: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可能导致劳动者发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职业病有害因素分类一、职业病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分类 1.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2.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3.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 化学因素有毒物质: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射频辐射、激光等; 电离辐射:如X射线,α、β、γ射线等。 3.生物因素 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艾滋病毒等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设计不符合建筑卫生学,结构、通风、照明;防护不当或缺失,设施和防护用品;由于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的环境污染。 二、按法规、规章的规定分类 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1、粉尘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按法规、规章的规定分类 2011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粉尘 CF1-14化学毒物 HX1-112物理因素 WL1-9生物因素 SW1-5 二、按法规、规章的规定分类国家卫生计生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doc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5】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厅(局)、总工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局、工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国家卫计委、安全监管总局、人力社会资源保障部、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进行了修订。现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印发给你们(可从国家卫计委网上下载),从即日起执行。2002年3月11日原卫生部印发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同时废止。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2015年11月17日粉尘类 51+1 种化学因素类 374+1 种物理因素类 14+1 种放射因素类 7+1 种生物因素类 5+1 种其他因素类粉尘 3种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性损害和职业病粉尘的危害与控制化学物的危害与控制物理因素的危害与控制职业性损害和职业病一、职业性损害 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各种健康损害,包括工伤和职业性疾患的统称。 职业性疾患包括工作有关疾病和职业病两大类。工作有关疾病① 职业因素是该病发生和发展的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直接病因;② 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从而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情;③ 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 二、职业性病损致病模式有害因素作用条件接触者三者联在一起,符合一般疾病的致病模式,才能造成职业性病损。 劳动者个体差异 剂量 反应 劳动者职业病职业病危害因素作用条件接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强度种类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职业病职业病防治法定义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三、职业病的特点 ① 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消除或减少发病; ② 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需达到一定的强度(浓度或剂量)才能致病,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 ③ 在接触同一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④ 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诊断、处理,康复效果较好(但有些职业病如矽肺,目前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