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海洋学 第二章-全球环境系统
环境海洋学 第二章 全球环境系统 2006年9月21日 回顾 海洋科学概论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四种海洋资源 全球变化研究;两个方面 维护海洋权益。 环境海洋科学( Environmental Oceanography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专有名词与海域划分 海洋争端 2.1 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的几大圈层: (1)大气圈 Atmosphere (2)水圈(含冰雪圈) Hydrosphere, Cryosphere (3)生物圈(含人类圈或智能圈)[生态圈] Biosphere, Humosphere, Ecosphere (4)岩石圈(含土壤圈) Lithosphere, Pedosphere (5)地球内部圈层(地幔直至地心) (6)磁圈 Magnetosphere 外地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内地圈: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表面(广义): 上自大气圈对流层顶部,下至岩石圈沉积岩层底部,厚度可达30~35km。 地球表面(狭义): 指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的交接面,上限离地面不超过100m,相当于对流层近地面摩擦层下部—地面边界层,下限为太阳辐射能可到达的深度;在陆地不超过地下30m,在海洋不超过水下200m(即真光层),所以狭义的地球表面的厚度,一般不超过200-300m 。 2.1.1 大气圈 1、大气中的五种气体: 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和水汽(nitrogen, oxygen, argon, carbon dioxide and water vapor)占了大气圈中气体体积的99.9%。 NB: water vapor ≠ water droplets (1)14C 在上层大气(12-16公里)中的氮原子受到短波宇宙辐射后,可以产生一种不稳定的碳的同位素,即14C。 与正常二氧化碳的比例基本稳定在1:1012 。 12C:13C:14C = 98.89%:1.108%:1.2*10-10 是一种测量有机沉积物年代的方法。 14C总量为80吨,每年生成9.8千克。但近代有“原子弹-氢弹效应”(中子与氮气相互作用)。 (2)O3 氧在60km以下的大气中,基本以氧分子存在。臭氧(ozone)能够吸收短波长的辐射(紫外),它是由短于0.24?m波长的辐射将氧分子分离成氧原子后,再与分子氧结合后生成的。 O2 + h? ? O + O O + O2 + M ? O3 + M (M是大气层中的任何其他分子) 臭氧层基本在10 - 60km 的范围内,最大值出现在30 –40 km。臭氧的破坏有许多形式,但最有效的是 NO + O3 ? NO2 + O2 N O2 + O ? NO + O2 2、大气垂直结构 Hurricane Katrina on August 29, 2005 (Aug. 23 - 31, 2005) 3、科氏力(Coriolis force)与地转风(Geostrophic Wind) Coriolis force (Fc) = 2?? sin? Fc = -2 ? ? ? 其中?是纬度,?是地球转动矢量值7.29x10-5 (弧度/秒)。 科氏力是随着纬度而变化的。科氏力在极地最大,在赤道最小,为零。 February 19, 2002 in the southwestern Indian Ocean off the coast of Madagascar. 4、大气环流及全球风系 赤道地区,地球表面受热的空气上升到高层大气中,形成赤道辐合带(ITCZ—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上升的空气在到达15-20km 的高空后,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运动。其中一部分在南纬30和北纬30附近向地面下沉,形成副热带高压带(sub-tropical anticyclone)。 在极地上空向地面下沉的冷空气,则形成另一个地面高压带。在副热带高压区和极地高压区之间是低压带,其位置大约在南纬60和北纬60处,称为极地锋区。 在北半球,极地风向低纬度运动,形成极地东风(polar easterlies)。空气由副热带高压向赤道辐合带运动就形成东北信风 (低纬信风带)(trades) 。在其间即为中纬西风带(mid-latitude westerlies)径圈环流: 对应于地面在纬度0-30度的东北信风,其垂直结构构成哈得来环流圈Hadley cell。西风带对应middle latitude cell ,而在极地构成polar cell. 2.1.2 水圈 水圈是地球表层的水体,大部分汇集于海洋中,另一部分则分布在河流、湖泊、沼泽和表层岩石的孔隙和土壤中。 在沙漠的地下深处有水,在地球两极和山脉的雪线以上有固态水(冰),在大气下层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