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2013PPT.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生儿败血症2013PPT

新生儿败血症;目的要求: 1、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感染途径及发病机制 2、 掌握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 3、 掌握本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一、定义 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并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也可为真菌、病毒、原虫 发病率:我国活产足月儿1-10 ‰ 极低体重儿164 ‰ 病死率:20%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 1、病原菌:细菌、真菌、病毒 国内:葡萄球菌占首位,大肠杆菌次之。 机会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克雷伯杆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 国外:B组链球菌(GBS)、李斯特菌为主要致病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克雷伯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B族溶血性链球菌;李斯特菌; 2、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屏障功能差皮肤???损;脐残端未完全闭合;血脑屏障功能不全;3、特异性免疫功能 Ig G 胎龄越小,IgG含量越低,易感染。 IgM、IgA 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体内含量低, 易感G-杆菌。 T细胞 处于初始状态,产生细胞因子低 下。 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低 ; 4、感染途径:与其他年龄组不同 ;产时感染:上行性感染或直接感染;产后感染:最常见(占50%)最重要的途径,以细菌为主 皮肤、粘膜(口腔、球结膜、中耳、消化道、呼吸道、女婴外阴粘膜)、脐带。 使用雾化器、呼吸机、吸痰器、暖箱、各种导管、插管、医务人员双手造成医源性感染。 ;临床表现;新生儿败血症症状 早期不典型为其最大特点 多表现为“六不”: 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面色不好(或反应不好)、体重不增。 ;出现下列症状应高度怀疑败血症 黄疸 肝脾肿大 出血倾向 休克 其他:呕吐、腹胀、中毒性肠麻痹、呼吸 窘迫或暂停、青紫 合并症:肺炎、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黄疸;肝脾肿大;出血倾向、瘀斑;中毒性肠麻痹;呼吸困难 ;;;;四、实验室检查 (1)非特异性检查: 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5×109 /L或>20× 109 /L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细胞所占比例≥0.20 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 血小板计数<100×109 /L 急相蛋白:C反应蛋白增高 鲎试验:阳性提示G-杆菌感染; ; (2)病原学检查: a.血培养 b.脑脊液、尿培养 c.取局部化脓病灶的脓液作培养、或直接涂片;阳性仅证实有细菌定植但不能确立败血症 (3)病原菌抗原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 ;血培养;脑脊液培养;尿培养;其他; 诊断 高危险因素 临床症状体征 周围血象改变 C反应蛋白增高 确诊:血培养; 治疗 一、抗生素治疗 1. 早用药 2. 静脉、联合给药 3. 疗程足 血培养阴性,经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好转时应继续治疗5-7天;血培养阳性,疗程至少需10-14天;有并发症应治疗3周以上 4. 注意药物毒副作用;抗菌素的选择: (1)病原菌不明者:一般选用抗菌素时应兼顾革兰阳性球菌及阴性杆菌。宜联合使用青霉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 对革兰氏阳性球菌:选用青霉素,葡萄球菌:选用耐酶青霉素、第1代头孢菌素或万古霉素。 对革兰阴性杆菌:选用氨苄西林、第3代头孢菌素 厌氧菌生长缓慢,不能等待血培养结果,如怀疑此感染,应尽早用甲硝唑 (2)病原菌已明确者:可按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如临床效果好,虽不敏感亦可暂不换药。 (3)并发脑膜炎者:应选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 ;二、处理严重并发症 1、休克:输血浆或全血,每次10ml/kg 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 2、纠正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3、减轻脑水肿; 三、清除感染灶 四、支持疗法 1、注意保温 2、供给足够热卡和液体 3、维持血糖和血电解质在正常水平;五、免疫疗法 静注免疫球蛋白 交换输血 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者输粒细胞 血小板减少者输血小板;预防 1、要注意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治孕妇感染,以防胎儿在宫内感染; 2、在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产房环境、抢救设备、复苏器械等要严格消毒; 3、对早期破水、产程太长、宫内窒息的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预防性治疗; 4、做新生儿护理工作,应特别注意保护好皮肤、粘膜、脐部免受感染或损伤,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