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避讳文化与讳饰修辞传意阐析举隅-新亚论丛.PDFVIP

中华避讳文化与讳饰修辞传意阐析举隅-新亚论丛.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避讳文化与讳饰修辞传意阐析举隅-新亚论丛

214 新亞論叢二零一三年總第十四期 中華避諱文化與諱飾修辭傳意闡析舉隅 中華避諱文化與諱飾修辭傳意闡析舉隅 馬顯慈 香港公開大學 語文及教育學院 「避諱」是指遇有犯觸諱的事物而不直接說出,改用另一種話語去迴避、掩蓋,或加以美化,裝飾。例 【1】 如《戰國策 ‧ 卷七 ‧ 秦五》有以「山陵崩」 去代稱君主的死去。今天不少人也會不直說「死」,而用「去 了」、「走了」、「過身」代稱。又如《史記 ‧ 秦始皇本紀》曾記載秦王派大將王翦去攻打楚國,文中說「使將 擊荊」而不說「擊楚」,這是因為楚國莊襄王的名叫子楚,為了避諱,改說「荊」不說「楚」。 【2】 避諱,其 實是文字表達上的一種特殊形式,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樣會造成語言上的混亂,阻礙溝通,因而意義不大。事 實上,避諱這種文化與中華的封建制度有著密切的關係。中國歷史不少朝代都存在避諱的事情,不過其避諱 之寬嚴鬆緊程度有所不同。古代避諱的對象主要是封建君主,此外還有「為賢者諱過」、「為親者諱疾」 【3】 (《穀梁傳 ‧ 成公九年》) 。至於避諱的內容,通常是君主或尊長輩的名字,如當古代某王的名字與某人 祖輩的名字相同或音同,就會更改迴避。以東漢為例,明帝姓名為「劉莊」,為了避諱,老百姓的「莊」姓就 改為「嚴」姓。 【4】 現實生活裏,一些思想比較保守的家庭,改兒孫的名字,也會避忌取用與自己或祖宗相同 的名字。避諱委實是一種十分有趣的文化,古往今來曾有不少專家討論,如歷史、文化、語言學者羅香林編著 之《廣東新語》(一至九期合訂本)、《客家話》、《粵東之風》、《唐代文化史研究》等專著,有若干部分 曾探討中華文化及其語言。以下就試從避諱文化與諱飾修辭兩項論說,並輔以粵方言實例,闡釋其有關特色。 按傳統文獻資料及生活文化中所見,中華之避諱方式可以簡要綜合為下列四種: 一、以改字方式避諱 改字就是將避諱的字改用其他同義或同音的字。傳統文獻所見有關例子十分多,如漢文帝名恆,於是改 【5】 「恆」為「常」,《史記》中提到的「恆山」後來改為「常山」。 三國蜀漢大將趙雲,在《三國演義》 【6】 裏就常自稱為常山趙子龍,他本身就是恆山人氏。 又如清朝聖祖康熙名玄燁,因為避諱而要將「玄」字 【7】 改為「元」。 清朝人所刊印的書,很多本應用「玄」字的,如「天命玄鳥」、「朱雀玄武」都一律改為 「元」。 二、以留空方式避諱 所謂空字就是把避諱的字不寫,即是在字裏行間把要避諱的部分用空格表示,有些則會直接用「諱」、 「上諱」、「某」等字去標誌出來。如《宋書 ‧ 文帝本紀》:「十三年春……九月癸丑,立第二皇子濬為始興 王,第三皇子諱為武陵王。」當中的諱字是指孝武帝劉駿,原句應是「立第三皇子駿為武陵王」。 【8】 又如東 漢人許慎《說文解字》中「禾」部的「秀」宇,並沒有把字寫上去,也沒有說解,書中只用「上諱」表 示 【9】 ,這正因為漢光武帝名秀。 三、以缺筆方式避諱 缺筆就是把要避諱的字少寫一筆。據專家考證,這是唐代之後出現的一種避諱方式。史書常會有這種缺 筆的避諱體式,例如避唐大宗李世民諱,就會把「世」字的最底一筆省去,將「民」字最後一戳刪去不寫。 新亞論叢二零一三年總第十四期 中華避諱文化與諱飾修辭傳意闡析舉隅 215 【10】 又如宋朝人為避宋高祖趙匡胤諱,會將「匡」字中的王字最下一筆省去。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