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虚词二轮复习PPT
文言虚词二轮复习 《考试大纲》中的要求: 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①“常见虚词”共18个。 ②“在文中的用法”意为对该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性、意义和用法进行细致推敲。 1.文言虚词一般放在高考文言文阅读的第2小题进行考查,赋分为3分。考查方式有时是“一字四句”,但大多是“四对八句”。 2.虚词的考查一般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另外还会通过句子翻译和文意理解等题来考查。 3.虚词的考查一般不会超出《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就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考查点多集中在“而、之、于、以、其”等词语上面,如近几年广东高考卷“之”和“以”进行了连续的考查。 考点剖析 (2011广东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蓝本88 A.其智能亦自可韬 语其妻曰…… 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 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chōu 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答案】B(凭,介词/相当于“而”,表顺承。A.他的,代词。C.他,代罗提督。D.将,将近,副词。)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2013广东卷)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议以咏首荐 若以一部校故 B.咏引前事为言 为乡里所称 C.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 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D.饥者八九 求霖者三十年 把/ 因为 作为/“为……所”表被动 表顺承 的人/ 表停顿,无意义 C 2013年考查到的虚词有“以、为、而、者”,在2012年也考查到了“为、以”两个虚词,在近6年的高考中,“以”字考查了5次,“为”字考查了3次,“而、者”两字在近6年中都是第一次考查。由此可见,广东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注重在必考的18个文言虚词中选择最常见的。根据命题趋势,广东省对虚词的选择倾向于有两个是在近两年内考查过的,两个在近两年内绝对没有考查过的,所以2014年重点关注的虚词应该是“而、所、乃、于、则”。 【备考提示】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技巧一、删代推断法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同 ①A、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 B、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C、拔剑切而啖之。(《鸿门宴》) D、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②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备考提示:对文言中用法比较容易混淆的虚词如“而”“与”“以”“因”等可适当采用“删除法”和“代入法”,以快速判断其用法的相同与否或意义的相同与否。 第②组中的“与”都可释为“和”,但如果把“与”字删去,则会出现第一句不通顺,句意表达也受影响的情形,这说明“与”在第一句中是作介词的,而第二句中的“与”删去并不受影响,可见第二句中的“与”是连词。 假如我们把①组中的“而”全部删去,则发现除D句之外,其余三句读起来仍然通畅,句意表达没有影响。这表明“而”在ABC句中都是作连词(只有删去连词,才会出现这种结果),D句的“而”作代词。对于ABC句,我们再采用换位法,即将”而”连接的前后词句交换一个位置,就会辨出这几个“而”意义上的差异。换位后B句不影响原意,这说明此句中的“而”是并列连词。其他两个用“而”的常用义项来替代,A句可用“可是”“但是”,表转折关系,C句可用“就”“接着”,表承接关系。 技巧二:标志推断法(位置、句式、词性、语气等) 比较下列每组句子加横线的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同 1、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之人不余欺也 3、何哉?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其间旦暮闻何物 4、宋何罪之有 其李将军之谓也 5、山川相嵺,郁乎苍苍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6、凌万顷之茫然 顷之,持一象笏至hù 7、其皆出于此乎 其制稍异于前 “也”,句末助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乎”,句末助反问、疑问、猜测等语气,在句中有三种情况:相当于“于”,舒缓语气,形容词词尾。 看位置 “何”字用法较丰富,但在作疑问代词谓语时显得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历年真题章节练习题集.pdf VIP
- 《肺结核病报告转诊制度》.pdf VIP
- 脑梗塞ppt课件(精).pptx VIP
- 高血压、糖尿病培训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pixelgridV4.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处理系统卫片使用手册.pdf VIP
- 贵州财经大学 法学综合(民法、经济法)A卷 2018年考研专业课真题.pdf VIP
- 2025年河南省高考对口升学烹饪试卷 .pdf VIP
- 贵州财经大学 法学综合(民法、经济法)B卷 2018年考研专业课真题.pdf VIP
- 论刑法中多次犯的理论与实践剖析:从概念厘定到司法适用.docx VIP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必威体育精装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