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教学资料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时记趣·检测与评价 评价表 检测题 基础题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2分) (1)藐小(??? )(2)鹤唳(??? )(3)怡然(??? )(4)土砾(??? ) (5)丘壑(??? )(6)庞然(??? )(7)童稚(??? ) (8)凹凸(??? )(??? )(9)癞蛤蟆(??? )(??? )(??? ) 2.为下列加粗词的词义选择正确答案。(16分) (1)作青云白鹤观 (??? ) A.作为??? B.当作??? C.造成??? D.制造 (2)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 ) A.观察??? B.明白??? C.考察??? D.苛求 (3)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 ) A.完成设计? B.成全 打算? C.现成 横行? D.成为 比作 (4)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 A.明亮??? B.光明??? C.眼力??? D.透明 (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 A.僵硬??? B.强硬??? C.强大??? D.超强 (6)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 A.机关??? B.神气??? C.精神??? D.神灵 (7)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 ) A.白色??? B.单纯??? C.原有??? D.向来 (8)故时有物外之趣 (??? ) A.特意??? B.故意??? C.原因??? D.因此 3.“为”字通常有下列几种意思,请给句中的“为”字选择正确的解释。(8分) A.做? B.当作??? C.认为??? D.因为??? E.被? F.是 ? (1)项为之强 (??? ) (2)以丛草为林 (??? )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 (4)凹者为壑 (??? ) 4.“其”字通常有下列几种意思,请给句中的“其”字选择正确的解释。(8分) A.第三人称代词? B.自己的? C.这、那 ?D.连词 (1)神游其中 (??? ) (2)常蹲其身 (??? ) (3)使其冲烟飞鸣 (??? ) (4)必细察其纹理 (??? ) 5.解释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2分) (1)拔山倒树而来 (??? )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 6.写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4分) (??? )(??? ) A.观之正浓???????????????????? B.驱之别院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项为之强 7.先解释加粗字的意思,然后翻译句子。(8分) (1)盖一癞蛤蟆也。 解释:____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 (2)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填空。(2分) 《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苏州人,________代作家。 ? 综合题 1.课文描写了童年时期的哪些趣事?作者笔下的种种事物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 ? 2.仔细阅读课文第一、二两段,然后答题。 (1)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词句加以分析。(不少于两处) ? (2)作者儿时“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 ? (3)这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参考答案 ? 基础题 1.(1)miǎo(2)lì(3)yí(4)lì(5)hè(6)páng(7)zhì (8)āo tū(9)lài há ma 2.(1)B(2)A(3)D(4)C(5)A(6)C(7)A(8)D 3.(1)D(2)B(3)E(4)B 4.(1)C(2)B(3)A (4)A 5.(1)连词,表修饰(2)连词,表承接 6.A、D(均代“情景”) 7.(1)句首发语词,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原来是一只癞蛤蟆。(2)均为动词,意思分别为“鞭打”,“赶”(我)心神安定下来,赶忙捉住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8.浮生六记沈复 三白 清 ? ? 综合题 1.描述了童年时期的三件趣事:观蚊如鹤、观虫相斗、鞭打蛤蟆。因为具有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2.(1)如“夏蚊如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隐含比喻的修辞手法。“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是细节描写,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中“吐”和“吞”两个动词,极为生动地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传神。 (2)原因是: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3)这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总分”关系(或“先总后分”)。 等第评定参考意见: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