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右玉杀虎口旅游景点介绍.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西右玉杀虎口旅游景点介绍

山西右玉杀虎口旅游景点介绍杀虎口,一个历经千年风雨仍旧巍然的关隘,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参合陉,到隋唐时的白狼关……它真实记录了汉伐匈奴、唐战突厥、宋驱契丹、明御内蒙古等数千年的金戈铁马、烽火狼烟;也演绎着多元文化的历史,孕育着晋商诚实守信、艰苦创业的传奇故事。杀虎口,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变迁,留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遗迹。景点信息  地址:山西省右玉县西北35公里处  门票:杀虎口旅游区不收费,右玉长城历史博物馆10元/人,登长城5元。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交通:右玉位于山西境内的晋蒙交界处,北距呼和浩特120公里,南距朔州110公里,东距大同85公里,与北京、太原都有高速公路相通。  汽车:大同、右玉到呼和浩特的汽车经过杀虎口。  火车:可以先搭乘火车到离右玉最近的火车站--大同火车站。到大同火车站后,旁边200米就是大同长途汽车北站,再搭乘中巴到右玉杀虎口。  飞机:先飞到呼和浩特,然后再转车到右玉杀虎口。  自驾车路线:朔州往北-平鲁往北-109国道右转-右玉杀虎口。  租车信息:顺达出租,起价3元,每公里3元,电话:0349-8030400  联系电话:0349-8062510? 8062509  投诉电话:0349-8062510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旅游区对面有停车场,不收费;加油站在距杀虎口10里地的马营河;银行和医院要到右玉县城。  住宿:杀虎口新建了一条旅游文化街,可以解决食宿问题,也可以返回右玉县城住宿。  康熙大营  地址:右玉县杀虎口古文化旅游区  联系电话:0349-8062568? 周边景区:右卫老城? 三十二长城? 贾家窑森林公园景区地图景区相关资料一、景点历史  马蹄声远,硝烟已尽的城关  杀虎口是雁北外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朔平府志》记载:杀虎口其地内拱神京,外控大漠,实三晋之要冲,北门之扃钥也,扼三关而控五原,自古倚为要塞。杀虎口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源于它所在的地理位置:杀虎口位于晋北与内蒙古的边缘,是内蒙古南下山西中部或下太行山所必经的地段,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至今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经由此地;且杀虎口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在两山夹峙之中,有苍头河纵贯南北,形成约有三华里宽的河谷开阔地。  早在战国赵孝成元年(公元前265年),赵国就派重兵驻守雁门一带,著名大将李牧曾多次从这里出击,攻败匈奴的进犯。汉代大将李广、卫青、霍去病也曾从这里挺进大漠,驰骋疆场。到了明朝,杀虎口被称杀胡口。因为当时,鞑靼、瓦喇部落南侵长城,多次以此口为突破点;而明朝派兵出长城作战,也多由此口出入,所以起了这么一个杀气腾腾的名字。清朝统治者对蒙古采取怀柔政策,将胡字改为虎字。由此杀虎口之名便沿用至今。  杀虎口城关是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44年)土筑,万历二年(公元1577年)砖包,城周为1公里,高11.7米。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5年)在杀虎口堡外另筑新堡1座,名平集堡,长、宽、高、厚都与旧堡同,两堡之间又于东西筑墙相连,成倚角互援之势。  杀虎口和右玉城做为军事要塞,自古战火不断,特别是在明正统至嘉靖年间,先后多次被蒙古军队攻下来。但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47年)的一场战争中,守军却在左右无援的情况下,孤军奋战,坚守右玉城,长达8个月的时间,这在中国战争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这场战争之后,明王朝重新加固修缮了杀虎口和右玉城,及杀虎口一带的长城,并增加了守备兵额,大大提高了杀虎口的防御能力。  到了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历时50多年的征服葛尔丹部的战争中,杀虎口一直处于大本营的地位,担当着传递情报,运送军粮军饷等国防重任。康熙皇帝更是亲率大军征讨。康熙年间的三次亲征,大军十几万,负责运送粮草的又是十几万,人来车往,络绎不绝。康熙三十五年(1697年)十二月初三,康熙皇帝西征归来,驻跸杀虎口九龙湾,从此杀虎口又沾上了帝王之气。  一曲走西口,出塞几人还  杀虎口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常常四面边声连角起。汉代苏武出使匈奴前就写下了著名的三别,《别妻》《别昆弟》《别李陵》,把夫妻、兄弟、朋友间生离死别,难舍难分的感情写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不由得潸然泪下。《别妻》中写到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有人说这是最早的走西口的吟唱。  黄土高原自古地瘠天寒,民生维艰。到了16世纪末,有些中原的百姓贫困潦倒,苦不堪言,为了养家糊口,开始走西口谋求生路。走西口约从明代中期开始,其高潮出现于明末清初,直到解放前后,前后经历了大约三百年的历史。好多人都是边走边唱,一路乞讨走到西口外。有诗曰:苍河水,水长流,流的是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