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新课标卷语文真题之古代诗歌鉴赏汇编.docVIP

2017高考新课标卷语文真题之古代诗歌鉴赏汇编.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高考新课标卷语文真题之古代诗歌鉴赏汇编

2017高考语文真题之古代诗歌鉴赏汇编(精解精析) 摘录自《》14~15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答: 【命题点密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相比2016年考题,2017年诗歌鉴赏模块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客观选择题,原5分的主观题目改为“五选二”的客观选择题,选择题重点围绕诗歌的内容分析,并未涉及手法和情感,难度降低。 诗歌鉴赏取材于宋朝文学家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诗歌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此次考试,欧阳修任主考,苏轼、苏辙兄弟同时中进士,曾巩亦在榜中,可谓一时胜举。 全诗写出了作者主持考试时,见到考场中英才济济而由衷感到喜悦的心情。首联着力渲染了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试院中焚起了香,增添了祥瑞肃穆的气氛;颔联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在考场上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颈联写诗人对此景象不禁发生感慨,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尾联自谦衰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是谦逊之辞。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表 【解题指津 第14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理解和鉴赏能力。各选项的重点是对诗句内容的理解,难度不大。B项是对第三句“无哗战士衔枚勇”的理解。衔枚,古代行军时人马口中衔着枚,以防出声,也引申为缄口不言,这一句写考场没有喧闹嘈杂之声,考生在安静答题,本质是写“静”,突出了考生的专心致志和心无旁骛。选项中说“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的分析是错误的。E项是对尾联的理解,难点在于结合全诗理解诗句深层次的含义。选项说“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是不,作者说自己体衰多病、心力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鉴裁,只是谦虚的说法。因此E项错误。 第15题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鉴赏能力。赏析诗句可以从诗句内容、运用手法、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写的是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从修辞看,运用比喻,将考生书写比作“春蚕食叶”,生动贴切;从手法看,是“以声写静”“动中见静”,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从作用看,这些手法的运用强化了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表露出诗人对考生成为国家栋梁的。参考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14~15题。 苏轼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