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

TS16949:2002 质量管理体系 – 汽车行业生产件与相关服务件的组织实施ISO9001:2000的特殊要求 引言 0.1总则 0.2过程方法 0.2 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用时,强调以下方面的重要性: 理解幷满足要求; 需要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 c) 获得过程业绩和有效性的结果; d) 基于客观的测量,持续改进过程。 注:此外,称之为“PDCA”的方法可适用于所有过程。PDCA模式可简述如下: 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D-实施:实施过程; 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幷报告结果; 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P-D-C-A 之持续改善循环适用于所有过程) 0.3与ISO9004的联系 注:ISO 9004:2000和ISO 9004:2000涉及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知识及其应用,应该由最高管理者在组织内展现和传递。 IATF的ISO/TS 16949:2002指南 《IATF的ISO/TS 16949:2002指南》是一项推荐性文件,包括了汽车行业符合本技术规范的实践、范例、图解、解释,及实施帮助。 IATF指南的目的不是获得认证合同的目的。 0.4与其它管理体系的兼容性 0.4 与其它管理体系的之兼容性 环境管理、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或风险管理的特定要求 0.5本技术规范的目的 持续改进、加强缺陷预防和减少变差,和浪费 避免多重认证,为汽车生产件和相关的服务件组织,提供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共同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汽车行业生产件与相关服务件的组织实施ISO 9001:2000的特殊要求 1范围 1.1总则 - 规定了用于汽车相关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若有关时)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制造现场。 -现场或外部的支持功能,(例如设计中心、公司总部和配送中心)构成现场审核的一部分,但不能独立获得关于技术规范的认证。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整个汽车供应链。 1.2应用 只有7.3中有关的部分是允许的排除。允许的排除不包括制造过程的设计。 2引用标准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供方-------组织--------顾客 3.1汽车行业的术语和定义 针对本技术规范的目的,适用ISO 9000:2000和以下给出的术语和定义。 3.1.1 控制计划 对控制产品所要求的体系和过程的文件化的描述。(见附录A) 3.1.2 具有设计职责的组织 组织有权限建立新的、或更改现有的产品规范。 注 本职责包括按顾客指定方法进行设计性能的试验和验证。 3.1.3 防错 生产和制造过程设计和开发以防止制造不合格产品。 3.1.4 实验室 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冶金、尺寸、物理、电性能或可靠性试验在内的检验、试验和校准的设施。 3.1.5 实验室范围 受控文件包括: 实验室有资格进行的规定试验、评价和校准, 用来进行上述活动的设备清单,和 进行上述活动的方法和标准的清单; 3.1.6 制造 制造或装配以下事项的过程: 生产原材料; 生产件或服务件; 装配,或 热处理、焊接、喷漆、电镀或其它最终服务。 3.1.7 预测性维护 基于针对通过预测可能的失效模式的过程数据而避免维护问题的活动。 3.1.8 预防性维护 为消除设备失效和非计划的生产中断而策划的活动,是制造过程设计的输出。 3.1.9 超额运费 由于产生额外交付导致的额外的成本或费用。 注 这可能会因方法、数量、非计划或延迟交付等而导致。 3.1.10 外部场所 支持现场且没有生产过程发生的场所。 3.1.11 现场 增值制造过程发生的场所。 3.1.12 特殊特性 可能影响安全性或法规的符合性、配合、功能、性能或产品后续生产过程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4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4.1 总要求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组织应: a)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见1.2); b)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 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d)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 e) 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待续改进。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 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 注: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 4.1.1总要求——补充 确

知传链电子书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