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丽”融合的诗歌范式的形成与确立 摘要:在谢?I诗风的接受史上,李白、杜甫的审美接受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李白称赞谢诗“清”的一面,对其“绮丽”的一面似不以为然,但他的诗作却实际上合理地接受了“绮丽”之美,为谢诗的更全面深入接受开启了大门;而杜甫,则既推许谢诗的“清”,又完全接纳谢诗的“丽”。从更客观全面的艺术价值角度审视观照谢诗,其诗作全面接受了谢?I的诗风,为后人提供了“清”“丽”融合的诗歌范式。 关键词:谢?I诗风;清新;绮丽;诗歌范式 中图分类号:1207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3-2111(2008)08-011-03 作者:温长青,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河南,安阳,455000 文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那些在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诗人,他们的诗歌风格,总是会对后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而那些领一代风骚的诗坛骄子,也必然会自觉地对前代诗人的诗风有所接受。同一般读者单纯的审美消费的阅读不同的是,那些诗人读者,由于自己富有审美创造经验,又被赋予了审美创造使命,所以他们的审美感受会更深刻、更具有启发性。易言之,这些诗人读者本身也许并无专论,但因为有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在对前人诗作的审视借鉴中,便往往会得风气之先,在诗歌创作上比较全面地接受前代诗人,进而从某种程度上超越当下的诗歌理论和舆论,甚或成为新的诗歌范式的先声。现在我们来讨论李白、杜甫对谢?I诗风的接受,对他们阅读谢诗时的审美感受及在诗歌创作中对谢胱 诗风的接受做一大概的观照,就基于此。另外,从谢?I诗风接受史来看。李白、杜甫以他们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其审美接受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选取诗风这一重要侧面比较李白、杜甫对谢?I诗风接受的异同,期望能更清晰地凸现出谢诗接受史的发展流脉,这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作为永明体的代表诗人,谢?I不仅在“竟陵八友”中最为突出,而且也是齐梁时期最为突出的诗人,对山水诗的发展有突出的贡献。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的细致、清新的特点,但又不同于谢灵运那种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摩的手法,而是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这就避免了大谢诗的晦涩、平板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了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如他的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逋?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州,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鬓不变? 诗人以自然流畅的语言,将眼前层出不穷、清丽多姿的自然景观编织成一幅色彩鲜明而又和谐完美的图画,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色彩、春天的声音和春天的气息;而这明媚秀丽的景物又与诗人思乡的情思自然融合,显得深婉含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再如他的《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一诗。也写得非常出色。诗中以归流、归舟与旅思、孤游之间的相互映衬与生发,突出地表达了诗人倦于羁旅行役之思和幽居远害之想。其语言之清新,构思之含蓄、意境之浑融,无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再如《游乐田》: 戚戚苦无惊,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茵阁。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不仅情景相生,错落有致,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心驰神往,而且在声调与语言的运用上也很有特色:语言清新晓畅而又富有思致,音韵铿锵而又富于变化,尤其是“戚戚”“阡阡”“漠漠”等叠音词的运用,更增强了形象性和音韵美。流动的声音之美同诗中充满动态美的山水景色相配合,使画面更加细腻秀美、清丽自然。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总之,如果用“清丽”一词来概括谢?I诗风,应该说是比较准确的。 面对谢?I其人其诗这个巨大的历史存在,李白、杜甫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呢?我们知道,一般而言,人们对待诗歌的阅读态度有两种,即读者的态度与学者的态度。一般的读者阅读诗歌,更多地是一种单纯的审美消费,他们会从阅读中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并进而使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其态度一般说来是无功利的。而学者的阅读诗歌则不同,除了同一般读者一样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和享受外,他们又总是自觉地以比较全面客观甚至不无挑剔的态度来对待诗歌,以求得对诗歌有一个公正的评判。李白、杜甫读谢诗的态度自然更要复杂许多,因为他们即诗人,而且又都是伟大的诗人,他们在阅读谢诗的时候,审美消费与审美创造往往潜在地交融着。当然,二人还是略有区别。“青莲目无往古,独三四称服(谢?I)”,形之词咏,李白是更倾向于读者态度的: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秋登宣城谢?I北楼》) 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I》) 明发新林浦,空吟谢?I诗。(《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三山怀谢?I,水澹望长安。(《三山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