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节 矿尘及其性质
一、矿尘的产生及分类
矿尘是指在矿山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煤、岩微粒的总称。
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1、按矿尘粒径划分
(1)粗尘。粒径大于40μm,相当于一般筛分的最小颗粒,在空气中极易沉降。
(2)细尘。粒径为10~40μm,肉眼可见,在静止空气中作加速沉降。
(3)微尘。粒径为0.25~10μm,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在静止空气中作等速沉降。
(4)超微尘。粒径小于0.25μm,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在空气中作扩散运动。
2、按矿尘的存在状态划分
(1)浮游矿尘:悬池于矿内空气中的矿尘,简称浮尘。
(2)沉积矿尘:从矿内空气中沉降下来的矿尘,简称落尘。
3、按矿尘的粒径组成范围划分
(1)全尘(总粉尘)。各种粒径的矿尘之和。对于煤尘,常指粒径为1mm以下的尘粒。
(2)呼吸性粉尘。主要指粒径在5μm以下的微细尘粒。
二、矿尘的危害
矿尘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污染工作场所,危害人体健康,引起职业病。
(2)某些矿尘(如煤尘、硫化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爆炸。
(3)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使用寿命。
(4)降低工作场所能见度,增加工伤事故的发生。
三、含尘量的计量指标
1、矿尘浓度
单位体积矿内空气中所含浮尘的数量称为矿尘浓度。其表示方法有两种: (1)质量法
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浮尘的毫克数,单位为mg/m3
(2)计数法
每立方厘米空气中所含浮尘的颗粒数,单位为粒/cm3。 我国规定采用质量法来计量矿尘浓度。
2、产尘强度
指生产过程中,采落煤中所含的粉尘量,常用的单位为g / t。
3、相对产尘强度
指每采掘1吨或1立方米矿岩所产生的矿尘量,常用的单位为mg/t或mg/m3。
4、矿尘沉积量
单位时间在巷道表面单位面积上所沉积的矿尘量,单位为g/m2·d
四、矿尘性质
1、矿尘中游离SiO2的含量
矿尘中游离SiO2的含量是危害人体的决定因素,其含量越高,危害越大。煤矿上常见的页岩、砂岩、砾岩和石灰岩等中游离SiO2的含量通常多在20%~50%,煤尘中的含量一般不超过5%。
2、矿尘的粒度与比表面积
矿尘粒度-指矿尘颗粒的平均直径,单位为μm。
矿尘的比表面积-指单位质量矿尘的总表面积,单位为m2/kg,或cm2/g。
矿尘的比表面积与粒度成反比,粒度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因而这两个指标都可以用来衡量矿尘颗粒的大小。
3、矿尘的分散度
分散度-指矿尘整体组成中各种粒级尘粒所占的百分比。分散度有两种表示方法:
(1)重量百分比:各粒级尘粒的重量占总重量的百分比称为重量分散度。
(2)数量百分比:各粒级尘粒的颗粒数占总颗粒数的百分比称为数量分散度。
粒级的划分是根据粒度大小和测试目的确定的,我国工矿企业将矿尘粒级划分为4级:小于2μm、2~5μm、5~10μm和大于10μm。
矿尘分散度是衡量矿尘颗粒大小构成的一个重要指标。矿尘总量中微细颗粒多,所占比例大时,称为高分散度矿尘;反之,如果矿尘中粗大颗粒多,所占比例大,就称作低分散度矿尘。矿尘的分散度越高,危害性越大,而且越难捕获。
4、矿尘的湿润性
矿尘的湿润性是指矿尘与液体亲和的能力。
亲水性矿尘:容易被水湿润的矿尘称为亲水性矿尘。
疏水性矿尘:不容易被水湿润的矿尘称为疏水性矿尘。
5、矿尘的荷电性
因空气的电离以及尘粒之间的碰撞、摩擦等作用,使尘粒带有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是负电荷。
6、矿尘的光学特性
矿尘的光学特性包括矿尘对光的反射、吸收和透光强度等性能。
第三节 煤尘爆炸及预防
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煤尘爆炸发生在1942年日本统治下的本溪煤矿,牺牲1549人,残246人,牺牲的人员中大多为CO中毒,事故发生前,巷道内沉积了大量煤尘,是由于电火花点燃局部聚积的瓦斯而引起的重大煤尘爆炸事故。
一、煤尘爆炸的机理及特征
1、煤尘爆炸的机理
煤尘爆炸是在高温或一定点火能的热源作用下,空气中氧气与煤尘急剧氧化的反应过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链式反应。一般煤尘爆炸机理及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煤本身是可燃物质,当它以粉末状态存在时,总表面积显著增加,吸氧和被氧化的能力大大增强,一旦遇见火源,氧化过程迅速展开。
(2)当温度达到300~400℃时,煤的干馏现象急剧增强,放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如: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氢
(3)形成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在高温作用下吸收能量,在尘粒周围形成活化中心,当活化中心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链反应过程开始,游离基迅速增加,发生了尘粒的闪燃。
(4)闪燃所形成的热量传递给周围的尘粒,并使之参与链反应,导致燃烧过程急剧地循环进行。当燃烧不断加剧使火焰速度达到每秒数百米后,煤尘的燃烧便在一定临界条件下跳跃式地转变为爆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