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肠道菌群失调的危害与预防PPT
肠道菌群失调的危害与预防;概述;一、正常胃肠道菌群 ;人体中定居的细菌;消化道细菌的分布;为什么结肠内细菌最多? ;附表 主要的胃肠道菌群 ;附表 主要的胃肠道菌群;肠道正常菌群;肠道细菌种类及其在生理和疾病中的作用;二、肠道菌群的生理作用 ;2、合成维生素 ;3、性激素代谢:肠道菌群参与性激素的肝肠循环代谢。抗菌素消灭了能与雌激素结合的细菌→雌激素排除↑→体内水平↓→排卵和妊娠。;5、防御病原体的侵犯 ;三、正常生理因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2、年龄:各年龄组的肠道菌群均不相同,青壮年的菌群比较稳定,儿童和老年时期则有明显变化,前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较多,而肠杆菌、肠球菌和梭状芽胞杆菌的量少,老年人则相反,提示肠道菌群的变化与衰老有关。
3、其它:出牙、换牙、月经、妊娠、等都可影响肠道菌群的变化。
;北京地区184例7~69岁健康人的粪便菌群调查?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11(1):10~12。;四、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新生儿科杂志 1996;11(5):197~198.; 北京军区总医院院刊 1995;22(2):71~73.;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8;18(1):39~41.;五、消化系疾病与肠道菌群失调;1、急、慢性腹泻;;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6;6(1):28~29.; 侯晓华,张锦坤等报告慢性腹泻病人粪便菌群的检测结果以肠杆菌、粪杆菌、双歧杆菌群失调有关。
中华消化杂志.1990;10(1):22-23.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董晓旭等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伴有显著菌群失调,表现为总厌氧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量减少,而占肠道菌群比例较少、具有潜在致病性的梭状芽胞杆菌却显著增多。
胃肠病学杂志.1999;4(3):179~180.
;2、伪膜性肠炎和抗生素引起的结肠炎;3、小肠细菌过度孳生;;4、肝炎、肝硬化、肝癌 ; 上海消化疾病研究所华静等报告:(1)肝硬化患者双岐杆菌、拟杆菌、真杆菌量明显低于正常组,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杆菌量高于正常组(P<0.05);(2)肠菌失调程度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关;(3)内毒素水平与大肠杆菌量存在相关性。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具有代表性的厌氧菌减少,需氧菌增多。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大量繁殖可能是引起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华肝脏病杂志.1998;6(2):79~81.
;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特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并发症;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紊乱并发症;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4;14(2):150.;5、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1999;6(3):131~133.;6、肠道细菌移位与多器官功能衰竭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11(1):22~24.;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6.6(3):129~131.;7、肠道菌群与癌症;五、肠道菌群失调的防治;3、思密达:可扶植肠道中厌氧菌,提高双歧杆菌在肠道中的水平和调整肠道菌群紊乱。首都儿科研究所王俊侠等用思密达治疗55例腹泻患儿,5天后患儿失调的肠道菌群趋向正常,厌氧菌与需氧菌之比上升为100:1,其中双歧杆菌数较治疗前增加158倍。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5;11(3):134~137.
4、营养支持及替代治疗:中性脂肪(长链)吸收不良者可代以中链脂肪。维生素B12吸收不良肌注维生素B12。缺钙、缺维生素K者亦应补充。胃肠动力障碍者服莫沙必利等可能有帮助。
;5、微生物制剂;肠道微生态制剂分类;(1)活菌制剂;活菌制剂;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3):102.;(2)死菌制剂;小结;谢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