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篆书精选.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何绍基篆书精选

何绍基篆书:兼论清代篆书的两大转折 作者:衡正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82 更新时间:2007-10-20 一、弁言 清代的书法,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最后一个高峰。元明正统“帖派”在清代继续沿承,特别是清代前期更占主导地位,但至清中叶已成衰落之势,帖学的主流地位已逐渐被碑学所取代,并出现了一批碑学书法大家。理论方面有阮元、包世臣、刘熙载、康有为等,书法家有邓石如、何绍基、吴让之、杨沂孙、赵之谦、吴大澂等,他们溯六朝碑版石刻而上,穷三代鼎彝之吉金,创造了不同于元明,也有别于唐宋的清代辉煌的“碑派”书法。随着碑学的振兴,从唐至清前期而不兴的篆书,经过碑派书家们的努力,使这一沉寂了近千年的书体,焕发了生机,不但诞生了许多篆书高手,也出现了一批精湛的篆书作品,为清代篆书史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清代的篆书,如果细加分析,可以发现有两大不同的取向和审美特色。一是以邓石如为代表的篆书,他们“以碑写篆”,代表人物有:邓石如、吴让之、莫友芝、徐三庚、赵子谦等,用汉碑入篆,开篆书之新面貌,在篆书史上作出了重大成就;另一路是“以金写篆”,主要有何绍基、杨沂孙、吴大澄、李瑞清等,他们取法广博、探源吉金,在篆书创作上均有不同建树。在形成的流派脉络上,何绍基一路没有“邓派”那么承传明显,书家也没有那么多,但是,他们的篆书对金文的取法,却是清代篆书的一大转折,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启发。本文通过对何绍基篆书、篆书审美品格的分析,篆学思想的研究,阐述清代两大篆书发展走向等,都将会对理清清代篆书的发展理路、对近现代篆书发展的理解和研究,以及对将来篆书发展的把握都大有裨益。 二、何绍基其人其书 何绍基,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今湖南道县人。两岁前何绍基生活在道洲东门家中,两岁至八岁间随母生活于舅舅家。舅父开其蒙,奠定学业。八岁随伺父母入都,十八岁应京兆试,取誊录。二十岁读《说文》、写篆字,拜孙镜塘、阮元、程恩泽、张掖名流为师,奋发读书,为日后在学问和书法上取得的成就打下基础。何绍基二十一岁娶大自己三岁的宁乡人陶氏为妻,此前,所聘张氏,未婚而殒。他三十一岁取优贡生,三十八岁举乡试第一成进士,“丙申恩科成进士,廷对策为长文襄、阮文达两相国所激赏,已置大魁。因语疵抑落二甲第八名,改庶吉士”(见《墓表》)。四十一岁起,历典福建、贵州、广东乡试,四十六岁使黔,五十四岁简放四川学政,五十七岁时得罪权贵降职。此后,无意士进,钟情山水,饮酒赋诗,挥洒翰墨,先后主讲济南、长沙书院,同治九年经两江总督曾国藩和江苏巡抚丁日昌举荐,延主苏州、扬州书局,校刊《十三经注疏》。同治十二年七月,忽患痢疾,终老于苏州省寓,享年七十五岁。 何绍基的一生,为政有廉,博学宏富,但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当是书法,这一点被他当时的好友曾国藩言中。“子贞之学,长于五事:一曰《仪礼》精,二曰《汉书》熟,三曰《说文》精,四曰各体诗好,五曰字好。渠意皆欲有所传于后,以余观之,字则必传千古无疑矣。”【1】让人不得不佩服曾国藩的眼力,何绍基虽然学问不浅,有多部著作遗世,但确实书法对后世影响最大。纵观何绍基的书法,真草隶篆皆善,都达到相当的高度,具有极深的造诣,为清一代楷模。特别是他的隶书和行书,更是清代书法一大重镇,后世难以企及。何绍基的楷书,涉足广泛,唐楷、北碑用工最勤,但一身离颜平原、《张黑女》不远,故未成正果。草书存世不多,取法在二王、怀素小草间,未有自己面貌,对后世影响也不大。何绍基行书和隶书成就最大,也用工最甚。清杨钧曰:“蝯叟晚年,专学篆隶,故其行草亦不得不另图方法。但不依帖法而成行草,实为至难之事”。【2】确如所言,何绍基行书不是从宋元明而来,他将篆分融入行草之中,走“碑帖交融”之路,成为清代行草书在书法史上一大特色。马宗霍曾说:“(何绍基)晚喜分篆,周金汉石,无不临模,融入行楷,乃自成家。”【3】何绍基的书法,不但承继秦篆和汉隶,而且上溯“周金”,形成自己的面貌。虽然何绍基曾说:“故于北碑无不习,而南人简札一派不甚留意。”【4】这显然不是事实,也不大可能。马宗霍曰:“蝯叟自谓于南人简札一派不甚留意,然余尝见其临《怀仁集圣较序》,风化韵流,直造山阴堂奥。”【5】可见,他的行书具有深厚的“王字”功底,只是融碑于帖之中,并掺入篆分意。何绍基以及清人对帖学的过激言辞是对碑学的一种矫枉过正,显然有失公允,何绍基是清代碑帖结合之高手。从书法所取得的成就来看,他的隶书、行书成就最大,个性也最强。他于汉碑无所不习,有“磨穿铁砚”之功,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他的行书、隶书乃至楷书达到这样的成就,都得力于对篆隶的高度重视和至深的研习,正如后人所评:“世咸知其(何绍基)行楷之妙,出于平原、兰台与《黑女志》,实则皆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