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3精选.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3精选

《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选摘(三) 八、山水之变   魏晋以降,名迹在人间者,皆见之矣。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详古人之意,专在显其所长,而不守于俗变也。国初二阎,擅美匠学。杨、展精意宫观。渐变所附,尚犹状石则务于雕透,如冰澌斧刃。绘树则刷脉镂叶,多栖梧菀柳。功倍愈拙,不胜其色。吴道玄者,天付劲毫,幼抱神奥,往往于佛寺画壁,纵以怪石崩滩,若可扪酌。又于蜀道写貌山水。由是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①。树石之状,妙于韦鸥,穷于张通。通能用紫毫秃锋,以掌摸色,中遗巧饰,外若混成。又若王右丞之重深,杨仆射之奇赡,朱审之浓秀,王宰之巧密,刘。商之取象,其余作者非一,皆不过之。近代有侯莫陈厦,沙门道芬,精致稠沓,皆一时之秀也。(卷一)   参考篇目:   陈传席《关于张彦远评价顾恺之的商榷意见》,载《齐鲁艺苑》1984年第3期。   温肇桐《论张彦远及其》,载《艺苑》1987年第3期。   方天渊《一个心理场的散失:浅谈(历代名画记)及当今文化》,载《美术》1988年第6期。   邵养德《(历代名画记)与东方的审美意识》,载《西北美术》1988年第l期。   李超《中国绘画语言管窥:研读(历代名画记)》,载《上海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李亮《不了之了:一个潜藏艺术智慧的命题》,载《吕梁学刊》社科版   ① 一说“由是山水之交始于杨、展、成于吴、李。”见浙江美术学院学报《新美术》1989年第一期袁有根文   (原书第81页)   1988年第1期。   叶朗、王鲁湘《张彦远的再发现》,裁《美术》1987年第12期,1988年第1期。   韦海英《司空图的诗论与张彦远的画论》,载《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8年第4期。   孙宜生《挥毫运思,意气成象:(历代名画记)的美学价值》,载《西北美术》1988年第2期。   周学斌《试论张彦远的文人画观念》,载《朵云》1988年第3期。   周积寅《张彦远与‘六法’》,载《东南文化》1989年第1期。   张仲权《读(历代名画记)的札记》,载《东南文化》1989年第2期。   袁有根《关于》,载《河北美术》1961年第6期。   金维诺《历代名画记与唐朝名画录》,载《美术研究》1979年第2期。   (原书第82页)   ●张璪   张璪,字文通,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曾在长安作画。擅写山水树石,长于破墨。著《绘境》,已佚。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毕庶宏擅名于代,一见璪画,惊叹之。璪又有用秃笔,或以手摸绢素而成画者,因问璪所授。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君于是阁笔。(引自《图画见闻志》,见《佩文斋书画谱》卷十一)   (原书第71页)   ●赵希鹄   赵希鹄,宋宗室,生卒不详,家于袁州(今江西宜春),喜书画,善鉴赏,著《洞天清禄集》,约成书于1190年前后。   一、书画其实一事   画无笔迹,非谓其墨淡模糊而无分晓也。正如善书者藏笔锋,如锥画沙,印印泥耳。书之藏锋在乎执笔沉着痛快。人能知善书执笔之法,则知名画无笔迹之说。故古人如孙太古,今人如米元章,善书必能善画,善画必能书,书画其实一事尔。   画忌如印。吴道子作衣纹或挥霍如莼菜条,正避此尔。由是知李伯时、孙太古专作游丝,犹未尽善。李尚时省逸笔,太古则去吴天渊矣。(《洞天清禄集.古画辨》)   二、读书行路方可下笔   近世画手绝无。南渡尚有赵千里、萧照、李唐、李迪、李安忠、粟起、吴泽数手,今名画工绝无,写形状略无精神。士夫以此为贱者之事,皆不屑为。殊不知胸中有万卷书。目饱前代奇迹,又车辙马迹半天下,方可下笔,此岂贱者之事哉?唐卢楞伽笔世人罕见。余于道州见所画罗汉十六,衣纹真如铁线,惟崔白作圈线颇得绪余,至伯时万不及也。(《洞天清禄集.古画辨》)   三、米南宫作墨戏   米南宫作墨戏,不专用纸。或以纸筋,或以蔗滓,或以莲房,皆可为画。纸不用胶矾,不肯于绢上作一笔。(《洞天清禄集》)   (原书第149页)   ●郑刚中   郑刚中,浙江金华人,字亨仲,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史。治蜀颇有方略,威镇境内。著有《周易窥余》、《北山集》等。   郑、阎优劣辨   唐人能画者不敢悉数,且以郑虔、阎立本二人论之,其用笔工拙不可得而考,然今人借或持其遗墨售于世,则如古君子,先虔而后立本无疑。何则?虔高才在诸儒间,如赤霄孔翠,酒酣意放,搜罗物象,驱入豪端,窥造化而见天性;虽片纸点墨,自然可喜。立本幼事丹青,而人物阅茸,才术不鸣于时。负惭流汗,以绅笏奉研;是虽能模写穷尽,亦无佳处。余操是说,以验今人之画,故胸中有气味者,所作必不凡,而画工之笔,必无神观也。(《北山文集》)   (原书第140页)   ●朱景玄   朱景玄,晚唐吴郡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