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步进驱动系统设计
步进驱动系统设计
1.1系统方案设计
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典型的开环控制位置伺服系统是简易数控机床(本实验室自制数控平台)及X-Y数控工作台等,其结构原理如图2-1所示。各种开环伺服系统在结构原理上大同小异,其方案设计实质上就是在图2-1的基础上选择和确定各构成环节的具体实现方案。
图1-1 开环伺服系统结构原理框图
1.1.1本次课程设计和综合训练方案的选择
对于我们这次的课程设计和综合训练,各种选择不一定与实际自制数控平台完全一致,可以根据任务书中给定的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执行元件选用功率步进电机,但步进电机的功率需要通过计算后选定电机的型号;传动方案选择带有降速齿轮箱的丝杠螺母传动机构,但在已知丝杠导程和步进电机步距角的情况下,必须计算降速齿轮箱传动比、查询丝杠的型号,以满足脉冲当量的要求;执行机构选用拖板导轨;控制系统中微控制器采用单片机控制方式,步进电机控制方式采用带有硬件环行分配器的驱动器,在共地的情况下,给该驱动器提供一路进给脉冲、另一路高(低)电平方向控制电位即可。
1.1.2传动比计算和步进电机的选择
步进电动机是一种将脉冲信号变换成角位线(或线位移)的电磁装置,步进电机的角位移量和角速度分别与指令脉冲的数量和频率成正比,在时间上与输入脉冲同步,而且旋转方向决定于脉冲电流的通电顺序。因此只需控制输入脉冲的数量、频率及电动机绕组通电顺序,便可控制执行部件位移、速度和运动方向。在无脉冲输入时,在绕组电源激励下机按其输出扭矩的大小,可分为快速步进电动机与功率步进电动机;按其励磁相数可分为三相、四相、五相、六相;按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永磁式(PM)、反应式(VR)和混合式(HB)。步进伺服结构简单,符合系统数字化发展需要,但精度差、能耗高、速度低,且其功率越大移动速度越低。特别是步进伺服易于失步,使其主要用于速度与精度要求不高的经济型数控机床及旧设备改造。
1、减速器的传动比计算:
i=αp/360δp
其中:表示步进电机步距角,两个方向由任务书给出;
:表示丝杠的导程,两个方向由任务书给出;
:表示脉冲当量,两个方向由任务书给出。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出减速器传动比的大小。
纵向: i1=αp/(360δp) =(1.8×3)/(360×0.015)=1
横向: i2=αp/(360δp) =(1.8×5)/(360×0.015)=1.67
X方向脉冲个数:n===2667
Z方向脉冲个数:n===2672
2、步进电机所需力矩计算:
选择步进电机应按照电机额定输出转矩T≥电机所需的最大转矩 Tmax 的原则,首先计算电机所需的负载转矩。
作用在步进电机轴上的总负载转矩T可按下面简化公式计算:
式中, 为启动加速引起的惯性力矩,
为拖板重力和拖板上其它力折算到电机轴上的当量摩擦力矩,
为加工负载折算到电机轴上的负载力矩,
为因丝杠预紧引起的力折算到电机轴上的附加摩擦转矩;
为电机转动惯量;
为折算到电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
为启动时的角加速度;
由任务书中给出,
由任务中的空载启动时间和最大进给速度计算得到;
:为丝杠导程,由任务书中给出;
:为拖板重力和主切削力引起丝杠上的摩擦力,
,拖板重量由任务书中给出,
注意:在计算纵向力时(选择纵向电机),拖板重量为两个拖板的重量之和,在计算横向力(选择横向电机)时,为小拖板重量,钢与钢的摩擦系数可查资料,一般为0.05~0.2左右;
:在选择横向电机时,为工作台上的最大横向载荷,通过给定吃刀抗力Fy得到;在选择纵向电机时,为工作台上的最大纵向载荷,通过给定吃刀抗力Fx得到;
:为丝杠螺母副的预紧力,设取的1/5 ~ 1/3 ;
:为伺服进给系统的总效率,取为0.8 ;
:为减速器传动比。
Jm+Je=0.09N.m2
启动时 ε===()=52.33rad/m2
3)Fu: 横向力 Fu=(mg+Fz)×u =(150+400﹢1200)×0.15=262.5N
纵向力 Fu =(mg+Fz)×u =(150+1200)×0.15=202.5N
4)Fw: 横向力 Fw=(mg+Fy)×u=(400+400)×0.15=120N
纵向力 Fw=(mg+Fx)×u=(150+900)×0.15=157.5N
5)Fo: 横向力 Fo=Fw(1/5~1/3)= 24~40N 取Fo=35N
纵向力 Fo=Fw(1/5~1/3)=31.4~52.4N 取Fo=40N
由下式可得:
横向:
=4.210N.m
纵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学能力大赛常见答辩问题汇总2.docx VIP
- 2025年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小升初必考题数学检测卷含解析.doc VIP
- 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会听的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教学设计.pdf VIP
- EVE各族战舰介绍及装配.doc VIP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小升初总复习数学精选精练含解析.doc VIP
- 报刊客户的营销方案(3篇).docx VIP
- 2025广西公需科目培训考试答案(90分)——“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1).pdf VIP
- 纺织企业(印染厂)全套组织架构、部门岗位职能设计及全套企业管理制度汇编(拿来即用).docx
- 电网物资质量检测能力评价导则(试行).docx
- 贵州省教科院贵州省教育学会教学设计论文评选结果.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