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章 平面电磁波 电磁场与电磁波精品课程
Z1 Zn Z3 Z2 Zn-1 Zn-2 Z1 Z1 Z3 Z2 Zn-2 Z1 Z2 Z3 Z1 Z2 例 设两种理想介质的波阻抗分别为Z1 与Z2 ,为了消除边界反射,可在两种理想介质中间插入厚度为四分之一波长(该波长是指平面波在夹层中的波长)的理想介质夹层,试求夹层的波阻抗 Z 。 解 如左图示,首先求出第一条边界上向右看的输入波阻抗。考虑到 Z1 Z Z2 ② ① 求得第一条边界上输入波阻抗为 为了消除反射,必须要求 ,那么由上式得 由上例可见,输入波阻抗的方法是一种阻抗变换方法。利用四分之一波长夹层的阻抗变换作用消除了边界反射,达到匹配。 当然,这种变换仅在给定的单一频率点完全匹配,因此仅适用于窄带系统。 由微波电路的传输线理论得知,利用四分之一波长的传输线可以实现阻抗变换,此时既可变更传输线的长度又能保证匹配。 可见输入波阻抗的变化与正切函数的变化规律一致,每当 l 增加半个波长,其值不变,即厚度为半波长或半波长整数倍的介质夹层没有阻抗变换作用。 已知输入波阻抗公式为 此外,如果该例中夹层媒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等于相对磁导率,即 ? r = ? r ,那么,夹层媒质的波阻抗等于真空的波阻抗。 由此可见,若使用这种媒质制成保护天线的天线罩,其电磁特性十分优越。但是,由前获悉,普通媒质的磁导率很难与介电常数达到同一数量级。近来研发的新型磁性材料可以接近这种需求。 当这种夹层置于空气中,平面波向其表面正投射时,无论夹层的厚度如何,反射现象均不可能发生。换言之,这种媒质对于电磁波似乎是完全“透明”的。 7. 任意方向传播的平面波 设平面波的传播方向为es,则与 es 垂直的平面为该平面波的波面,如下图示。 令坐标原点至波面的距离为d,坐标原点的电场强度为E0,则波面上 P0 点的场强应为 ? ? ? z y x d es P0 E0 波面 ? P(x, y, z) r 若令P 点为波面上任一点,其坐标为(x, y, z),则该点的位置矢量 r 为 令该矢量 r 与传播方向es的夹角为 ? ,则距离 d 可以表示为 考虑到上述关系,点的电场强度可表示为 若令 上式为沿任意方向传播的平面波表达式。这里 k 称为传播矢量,其大小等于传播常数 k ,其方向为传播方向 es ;r 为空间任一点的位置矢量。 则上式可写为 由上图知,传播方向 es 与坐标轴 x, y, z 的夹角分别为 ? , ? , ?,则传播方向 es 可表示为 传播矢量可表示为 ? ? ? z y x d es P0 E0 波面 ? P(x, y, z) r 若令 那么传播矢量 k 可表示为 那么,电场强度又可表示为 或者写为 考虑到 ,因此 应该满足 可见,三个分量 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 S 根据传播矢量及麦克斯韦方程,可以证明,在无源区中理想介质内向 k 方向传播的均匀平面波满足下列方程 由此可见,电场与磁场相互垂直,而且两者又垂直于传播方向,这些关系反映了均匀平面波为 TEM 波的性质。 根据上面结果,复能流密度矢量Sc 的实部为 考虑到 ,得 H E 例 已知某真空区域中的平面波为TEM波,其电场强度为 试求:① 是否是均匀平面波?② 平面波的频率及波长; ③ 电场强度的 y 分量 ;④ 平面波的极化特性。 式中 为常数。 解 给定的电场强度可改写为 可见,平面波的传播方向位于 xy 平面内,因此波面平行于 z 轴。由于场强振幅与 z 有关,因此,它是一种非均匀平面波。 x y z k 波面 根据上式可以求得传播常数、波长、频率分别为 因为 ,求得 因电场强度的 x 分量与 y 分量构成线极化波,它与相位不同且振幅不等的 z 分量合成后形成椭圆极化波。由于分量 比 Ez 分量的相位滞后,因此合成矢量形成的椭圆极化波是右旋的,如左图示。 (Ex + Ey) (Ex+Ey +Ez) Ez 8. 理想介质边界上平面波的斜投射 当平面波向平面边界上斜投射时,通常透射波的方向发生偏折,因此,这种透射波称为折射波。入射线,反射线及折射线与边界面法线之间的夹角分别称为入射角,反射角及折射角。入射线,反射线及折射线和边界面法线构成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7讲 记忆原则与方法 学习与成才课件.ppt
- 第7讲 绘制功放层次电路(实训) Protel DXP2004 SP2印制电路板设计 教学课件.ppt
- 第7讲 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 SPSS统计分析从基础到实践(第2版) 教学课件.ppt
- 第7讲 电子邮件系统的应用与管理 网络配置与应用 课件.ppt
- 第7讲概率与统计问题的题型与方法(4课时) 北京英才苑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doc
- 第7讲:其它标签 中小型网站建设与管理 教学课件.ppt
- 第7讲重复率 群体与数量遗传学 教学课件.ppt
- 第7讲:文章管理 动易网站系统 教学课件.ppt
- 第7讲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模拟电子技术课件.ppt
- 第7章 第7课 在网页中应用框架 Dreamweaver网页设计 教学课件.ppt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