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工艺美术史.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师大工艺美术史

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标志是:原始农业,陶器,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开始过着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最明显的是房屋建筑形式,黄河流域以半地穴式建筑为主,长江流域的“干栏式”建筑很有特点。 石器时代石器的制作一般经过选材,打击,琢制,磨制,钻孔等步骤。 我国陶器的起源很早,距今9000-14000年前的江西省万年县吊桶环岩棚遗址出土的夹粗砂陶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器标本。 商代的手工业在夏文化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已有冶铜、烧陶、制骨以及玉石、蚌等专门的作坊。 青铜文化产生的物质基础是”两次社会大分工、冶炼技术(高温熔炼炉)、造型技术。 史前时期的文化一般可以分成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相应的石器制作特征为打制石器、细石器、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的制陶工艺水平的代表品种是: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蛋壳陶。 山顶洞人在工艺加工方面已开始使用钻孔、刮削、磨光、刻纹等技术,其中骨针的使用表明人们已经开始缝制兽皮之类的衣服,可以不再完全赤身裸体了。 中国历代工艺品的造型往往具有对称特点。 原始社会玉石不分,一般是“美石为玉”。目前发现最早的玉器是距今8000年前的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兴隆洼遗址出土的玉玦。 两次社会大分工是:第一次为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第二次是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对促进人类社会进步、青铜文明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考古学研究发现,商周青铜器组合最悬殊区别是:商代重酒器,周代重食器。 不同时期器物上的纹饰都有各自的特点,如商代青铜器上的装饰花纹以神秘怪诞的饕餮纹为主,西周以穷曲纹、重环纹、垂鳞纹为主,春秋战国时期的纹饰以蟠螭纹、蟠虺纹为主。 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制作采用浑铸、分铸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采用了焊接、鎏金、失蜡法等工艺技术。 六齐:《周礼·考工记》中所记铜锡配伍的六种比例关系,即: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金”是铜的代称,齐是剂,即调剂或比例。这是我国古代冶金工艺实践总结,是世界上最早一份合金比例表,在中国和世界冶金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 饕餮纹:是商代青铜器常见兽面纹饰,多以两对称夔龙纹为主要构图内容。首先采用这个名称的是宋代著作《宣和博古图》饕餮是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怪兽。装饰于青铜器的饕餮纹或许有一定的宗教意义。 中国唐代以黄、绿、蓝、褐、紫等多种颜色为主要釉色焙烧而成的陶制品,用白色粘土胎,经两次煅烧而成(1100度和900度),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陶器,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彩色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为“唐三彩”。此外也有呈蓝彩的,出土量甚少,十分珍贵。因此,虽然称之为三彩,但实际上并不限于三种色釉。这类作品流行在开元时期;因此与唐代厚葬风气有着直接的关系,三彩陶器随葬盛行于西安和洛阳的皇室和权贵阶层;唐三彩与青瓷白瓷一样在唐代就已经远销海外。造型有三类:生活用器、俑、模型。唐三彩的制作地点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唐三彩采用轮制、模制制和雕塑等制作方法。 失蜡法:也叫蜡模法、拔蜡法、走蜡法、出蜡法。是用蜡做原料,做成铜器的模型。蜡模法的创造和使用约在商代以后,根据近年出土的文物说明,公元前5-6世纪的春秋时代,已经有了这种蜡模法的青铜器实物,制作的基本方法是先用手捏出蜡模,雕出各种繁缛的花纹,待成形后再用细泥浆反复浇淋蜡模,等泥浆包住蜡模后,再在外表涂以耐火材料,阴干后用火烘烤,蜡即流出,蜡模就成了泥模了。蜡模法可以采用整模,无须分块,铸出的成品可以达到高度的精确,无须打磨加工,器物表面就已相当光滑精致了,而且铸造时使用的工艺和设备也很简单。 失蜡法铸造的铜器从文献记载看,最早是唐代。1979年,河南淅川县楚国令尹子庚墓出土的云纹禁,属春秋晚期,是我国目前缩减失蜡法铸件中最早的,将失蜡法铸造铜器的起始时间大大提前了,从而居世界领先地位。 四大名砚:宋以前的四大名砚为:红丝石砚、端砚、歙砚、洮河石砚。宋以后为:端砚,歙砚、澄泥砚、河石砚。 司母戊鼎:商代晚期制品,是目前商周最重的青铜器,39年安阳武官村出土,铭文“司母戊”,为祭祀母而铸造,重832.84公斤,高133长110宽78厘米。这个鼎呈长方形,在鼎身的两侧,用边缘图案的组织形式,装饰兽面纹和夔纹,中间朴素无纹,使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四足呈柱状,鼎的两端口沿上有立耳,器身的拐角处有高起的棱角,既美观又坚固。此鼎的合金比例,大体符合《考工记》六齐的比例,从铸痕分析,鼎用陶范法铸成,需要几百人同时合作才能完成,据此可推辞商代冶炼青铜的规模。 五大名窑:宋代最著名的五个瓷窑。为官哥汝定钧。是近人提出,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