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培训资料--mdr时代合理使用抗菌药物PPT
尽早靶向治疗 真正致病菌 根据药敏-靶向治疗 判断的 可能致病菌 针对可能致病菌的药物 医院感染常见耐药菌--产ESBL菌株 A类酶 对头孢菌素耐药,同时对氟喹诺酮和氨基糖苷类耐药 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敏感 多种传播机制 不限于院内感染,社区感染同样可以有 根据感染部位和病情严重度,可选用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碳青霉烯类 医院感染常见耐药菌—产AmpC酶 水解青霉素、头孢菌素、头霉素 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和头孢匹罗稳定 三代头孢菌素使用后可3-4天形成AmpC酶去阻遏效应 避免碳青霉烯类的选择压力,临床可选用四代头孢菌素 常见耐药菌—碳青霉烯酶 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不等于产生碳青霉烯酶,可能是膜孔蛋白缺失导致通透性下降和产生碳青霉烯酶 膜通过性下降:对厄他培南MIC升高显著,对其他碳青霉烯类低水平耐药,耐药谱不典型 产碳青霉烯酶的表现为MDR(b内酰胺类,喹诺酮以及氨基糖苷类),产OXA-48的可对部分头孢菌素敏感 金属酶对氨曲南敏感,同时对氨曲南耐药提示合并存在ESBL或AmpC酶 丝氨酸碳青霉烯酶可被克拉维酸和他巴唑坦抑制 常见耐药菌—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 耐药性广,对b内酰胺类均耐药 可选用替甲环素和多粘菌素,联合碳青霉烯类,磷霉素和利福平 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 血浆药物浓度 时间曲线 药理 或毒理效应 抗菌药物 给药后 组织或其他体液 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感染部位 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吸收 分布 消除 抗菌效应 -时间曲线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吸收 危重病患者在急性循环衰竭时胃肠道缺血缺氧,口服抗菌药物吸收受影响 口服不吸收: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仍然可以作为肠道感染的选用药物 口服吸收: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复方SMZ,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利福平、异烟肼、多西环素、甲硝唑、氟胞嘧啶、氧氟沙星在危重患者中吸收不完全,药物浓度达不到 分布 影响因素有蛋白结合率、与组织蛋白亲和力、体液pH值、局部血循环、有无特殊屏障 蛋白结合率 只有游离状态药物有药学活性、参与药物代谢和分泌 吸收过程中,游离型药物与蛋白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吸收;消除过程中,游离型药物被清除,结合型药物游离,延缓药物清除 蛋白结合率 药物的蛋白结合率越高,越不易被清除,半衰期相对较长 蛋白结合率超过80%:苯唑西林、头孢曲松、厄他培南、克林霉素、达托霉素、替考拉宁、多西环素、替甲环素 蛋白结合率 两种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可能竞争性结合同一蛋白发生置换反应:磺胺类药物与胆红素,可导致新生儿核黄疸 危重患者低蛋白血症常见,由于结合率下降,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增加,清除率增加,可导致时间依赖性药物TMIC%难以达标 负荷剂量需要增加,给药间隔需要缩短 组织渗透性 血浓度≠组织浓度 组织浓度受局部pH值,血供等影响 重症患者血管功能失调引起抗菌药物难以渗透,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以及磷霉素等在休克时组织浓度仅有血浓度的7-10分之一 骨组织分布: 氟喹诺酮类、磷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等少数药物可在骨组织中达到有效浓度 前列腺分布: 氟喹酮类、大环内酯类、SMZ/TMP、四环素类在前列腺液或组织中可达有效浓度 浆膜腔和关节腔: 抗菌药物全身用药后大多可分布至各体腔和关节腔中,但若有包裹性积液或脓腔壁厚者,有时需腔内局部注入药物 体内特殊生理屏障 表观分布容积 当药物在体内达动态平衡后,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比值称为表观分布容积。Vd用体重表示 Vd 0.1L/kg表示药物大部分分布于血浆 Vd 0.2L/kg表示药物分布于细胞外液 Vd0.3 L/kg表示药物分布于全身体液 Vd 1 L/kg表示药物集中分布至某个组织器官或大范围组织内 表观分布容积 Vd越小,药物的组织亲合力差,血药浓度越高,如氨基糖苷类、达托霉素等 Vd越大,药物的组织亲和力越高,血药浓度相对越低,清除越慢,Vd大的有: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衍生物。 重症患者因毛细血管渗漏、呈现分布性休克,表观分布容积显著增加,负荷剂量需要相应增加 诊疗操作名称 预防用药建议 推荐药物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或支架植入术 建议使用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霉素类 经皮内镜胃造瘘置管 建议使用,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 一般不推荐预防用药;如为高危切除(大面积切除,术中穿孔等)可以使用,不超过24小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输尿管镜和膀胱镜检查,尿动力学检查; 震波碎石术 术前尿液检查无菌者,通常不需预防用药。但对于高龄、免疫缺陷状态、存在解剖异常等高危因素者,可予预防用药 氟喹诺酮类; SMX/TMP;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氨基糖苷类 诊疗操作名称 预防用药建议 推荐药物 腹膜透析管植入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