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向往学琴“有用”,往往有用变“无用”.docVIP

一心向往学琴“有用”,往往有用变“无用”.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心向往学琴“有用”,往往有用变“无用”

一心向往学琴“有用”,往往有用变“无用”   三年前结婚卷铺盖走人的时候,我妈特自豪地当着我丈夫的面说:“把扬琴带上,闲暇时在你们小家里支上架子弹弹,陶冶情操,多好呀!”我一脸黑线。三年过去了,扬琴在原处纹丝未动,躲在角落里吃灰。   周末例行大扫除,拖把头又撞到那装琴的黑匣子,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学琴的场景。   我喜欢古筝,爸妈偏让我选扬琴   五年级暑假的一天,我爸逮着除了发呆就是疯玩的我?f:“给你找了个老师,学乐器,明天跟我去见见。”我只觉得新奇,便跃跃欲试。第二天见了我的老师,是个男的,一头飘逸的长发往后梳,露出大而亮的脑门,走路带风,很有范儿。他看了看我的手指,觉得条件不错,便开始跟我爸妈讨论应该让我学什么乐器。   学西洋乐,我的年龄有点偏大,民乐里面二胡、琵琶难度大,学成时间太久,笛子、笙不太适合女孩……最终落在了扬琴和古筝这两样上。   我说我喜欢古筝。他们又讨论了一阵,最后我爸拍了板:“学扬琴!”理由列了一大推,顶重要的一条:学古筝的孩子太多,学扬琴的少,乐队里又少不了它,过两年考高中可以考艺术生,再不济高考也能加个分!这个理由明确、直接,但是和我心目中的“艺术”一点也不沾边。   望着那扬琴和弹琴的竹签子,我真是一点也喜欢不来。   我扭捏着不想学,给自己找了一堆理由:我没音乐基础,不识谱,内向,没有音乐细胞……   老师一个太极推手全给我打了回来: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话听得我爸妈心花怒放,“总算找到好老师了,明天就买琴!”   即便不喜欢,但我也很认真地学了起来,总得对得起那高昂的学费吧。   如今最暖的回忆是父亲的陪练   在学琴这事上,我爸妈可比我上心多了。尤其是我爸,有着坚持不懈,一条道走到黑的劲头。每周六下午他都带我去老师家上课,春夏秋冬,风雨无阻。   上世纪90年代,家里能开上轿车这种事,想都不敢想,买辆摩托车也得攒上好几个月的工资。当年的进口125摩托车尤为奢侈,可为了接送我上课方便,我爸就买了辆跟125摩托车样子差不多的国产的。壳子差不多,性能可是差很多,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总得揣上个七八次,才能打着火。我爸笑称“车得热热”。我给这车起了个别名“猛蹬125”。从我不再学琴那天起,这辆“猛蹬125”彻底被扔在地下室,从此无人问津。当年,那可是我的专车!   我爸妈在我学琴前从未接触过音乐,对乐理更是一窍不通,全凭我自己跟着老师学。那时候,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练琴两小时。除了感冒发烧实在起不来床,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不练琴。别的小伙伴都在楼下跳皮筋的时候,我在家一遍遍重复老师布置的曲子,反复弹,背谱子,最终把弹奏变成了条件反射,琴签一搭上琴,那个音便清晰而准确地响起来。   我爸妈永远是我最忠实的听众,从单音不成曲开始,他们鼓励和激动的目光就未曾离开过。每当我偷懒或者不认真练琴时,他总要大吼一声:“注意音准!”我心里一惊,心想他这是“蹭课”蹭到一定水平了!赶紧从头再来一遍,不敢懈怠。后来我十级(最高级)都考出来了,他还时不常地喊“注意音准”,终于有一天,我冷不丁地反问他,“哪个音不准了?”他没理我,绕道进厨房做饭去了。哈,我这才知道,他只是用这法子监督我练琴罢了。当然,那会要不是有我爸的监督,我也断然不会考出十级来。   指望学琴加分上个好学校,难   中考那年,学琴终于算正式派上“用场”,我作为艺术特招生被省城最好的高中录取,全家喜气洋洋,那应该算是我过得最快乐的一个暑假。我爸逢人便说:“闺女上了省里的重点高中了!”   开学一段时间才发现,我们班里1/3是智商超高的“天才”,1/3是家庭背景雄厚的各种“二代”,还有1/3就是我这种游离在及格与不及格的“各色学生”。艺术特招生的我得以进了校民乐队,乐队第一天排练,我就被指挥老师骂了个狗血淋头,因为我一点都不懂合奏,不会调琴,我能考上特招生完全是因为我用了一年的时间苦练一支独奏的大曲子,这种集中突击出来的“技术生”,对乐队根本就是闻所未闻。别人排练完就回家了,我必须还在排练室里自己学着调弦、练习。两个月后,我才明白整个乐队中,我应该什么时候出音,什么时候收音,感慨自己所谓的十级真是弱爆了。   “艺术生”这条路,我的个人体会是:走到高考就有些力不从心。因为考艺术类院校,我的扬琴专业水平实在算不上出类拔萃,最关键的是:我不喜欢。用它考试也就罢了,把它当成一辈子的职业,打死我都不干;考普通大学,我的文化课成绩又飘忽不定,最后一搏只能放在艺术生加分上。   那些年,济南到北京还没开通高铁。我爸扛着琴,我拿着琴架子,坐着摇摇晃晃的绿皮火车去北京参加考试。到了北京才知道,老舍为啥写“济南的冬天很温柔”,因为北京真冷啊!北风像小刀一样割脸。在考点一等就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艺考生和家长,都想凭这次考试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