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白求恩”云南行医记
“当代白求恩”云南行医记 夏爱克是德国医学博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一待就是15年,为中国奉献了自己的中年。在中国,他选择了最苦最穷的基层山区做医疗服务,足迹遍及云南鹤庆、建水、红河的大山、村坝、街巷,提供的所有服务都是无偿的。 “水井必须提供水,才能接受新鲜的水。” 36岁时,医学博士夏爱克决定顺从内心,做一口水井。2001年,来自马克思故乡的他,带着词典,穿着凉鞋,骑着三轮车,在中国云南的大山里无偿提供医疗服务,一待就是15年。 36岁时,夏爱克想象着来中国后可能会面对的各种挑战。53岁时,夏爱克告诉朋友,他习惯中国了,回德国可能会不习惯。 “在中国的经历使我视野扩大,让我发现在自己的想法之外,也有别的一样好的想法。这叫‘殊途同归’吧。我对中国的看法改变了,对德国的看法也改变了。”夏爱克坦言。 他经常被戏称“德国白求恩”――但终于,人们发现,他就是“白求恩”。 洋医生入乡随俗 2001年夏天,当夏爱克夫妇带着年幼的孩子,走进群山环绕的鹤庆时,古老的中国向陌生人露出善意的微笑――“搬家的路上下雨了,刚到鹤庆坝子,突然彩虹出现。” 夏爱克夫妇把这视为一种鼓励和接纳。 从新加坡开始,原名“Eckehard Scharfschwerdt”的这位德国医学博士,开始使用中文名字“夏爱克”,决心“用爱去克服一切困难”。两年之后,夏爱克“出师”,但当他走进鹤庆人民医院时,却发现在大学学习的中文,跟鹤庆话完全不一样。 夏爱克先后服务于云南鹤庆、建水、红河三地,大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很多老人和孩子不懂普通话。 于是夏爱克一边翻词典,一边利用各种机会学方言。红河人民医院有哈尼族医生,夏爱克就跟他们说“我教你们英语,你们教我哈尼族语言”,午休时,他经常拉着年轻人一起玩三种语言的游戏。 “有些少数民族产妇,你不说哈尼族语言,她们不信任你。”红河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杨芳发现,“后来她们很信任夏医生,夏医生回国后,还有生二胎的产妇来医院点名找‘老外医生’。” 夏爱克安慰病人,喜欢握着对方的手说“不怕,不怕”,等离开中国时,他已经可以用普通话、建水方言、哈尼族语言来说“不怕,不怕。” 建水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普雪骞注意到,“到后期,夏医生会说八种语言”,如果算上各种方言,那应该有十几种。 夏爱克在红河县进行新生儿复苏培训 夏爱克一边努力入乡随俗,一边试图身体力行改变一些东西。 15年后,当夏爱克被问及“为何能在中国坚持这么久”,他回答:“第一,中国朋友很热情地接受我们老外。第二,德国朋友的经济支持和鼓励。” 不过,融入云南的过程并不轻松。夏爱克第一次吃辣子想哭,第一次喝白酒想咳嗽,但他不想让别人看到。 鹤庆卫生局原副局长杨万泉提醒他,要学会吃辣椒,百姓家里没有更多东西,不吃辣椒的话,时间长了百姓也不方便。夏爱克下决心入乡随俗。他参加所有能参加的集体活动,为的是能尽快了解当地风俗,好顺利开展工作。 来中国前,夏爱克的父亲担心孙子凯诚、孙女凯乐的教育问题。夏爱克想出解决方案:上午让孩子去当地学校学中文,下午太太在家教德文,晚上睡前,夏爱克再为孩子讲英语故事。 夏爱克买了辆三轮车代步――因为同事都骑车。鹤庆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杜峰说,那是一辆从二手市场淘来的旧车。 每天,身高1米85的夏爱克,骑着三轮车,拉着两个洋娃娃,往返于幼儿园、学校和医院,被称为“鹤庆一景”。 细致入微的服务 他把别人的生命当成自己的生命来关心,对病人的关爱,细致到一种极致。 红河县城的街道多是起伏路,上坡下坡像爬山,红河县人民医院就建在一个斜坡上。夏爱克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从家里跑出来,向医院手术室冲刺。 夏爱克和妻儿以及他工作、生活用的三轮车 夏爱克没有下班上班的概念。不管夜里几点钟,不管哪个科室叫他,他随叫随到。为方便第一时间抢救病人,夏爱克曾经在麻醉科值班室住了三个月,后来由于妻儿前来中国陪伴,他必须搬出去,就在医院对面租房子,离医院只有几分钟路程。 麻醉科在七楼,等电梯太慢,夏爱克喜欢爬楼梯。经常是手术还没准备好,他已经气喘吁吁地出现。 患者们喜?g这位大鼻子老外,见到夏医生总是很开心。夏爱克喜欢对患者微笑,只有一次例外:一个新生儿早产,哭了声就没了动静。抢救过程中,婴儿父母出于某些考虑想放弃。夏爱克不同意,反复做父母工作,但最终婴儿父母还是决定放弃。那天,夏爱克是哭着离开的。 随后一个星期,夏爱克都没再进那个手术室。有几个晚上,夏爱克说他好像听到孩子哭。 “听到夏医生这么说,我们全科人都哭了。”红河县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杨芳说,从那天开始,她和同事们决定改变,绝不让一个孩子在自己手上走掉。 在中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