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管理理念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运用效果.docVIP

pdca管理理念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运用效果.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dca管理理念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运用效果

PDCA管理理念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运用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PDCA管理理念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06例严重创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院内转运,观察组采用PDCA管理理念进行院内转运。对比两组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救治成功率及转运过程中各个环节所用时间。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PDCA管理理念;严重创伤;院内转运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6(c)-013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DCA in intrahospital transpor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 Methods A total of 106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 admitted between from Octo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ased on random number table.Each group had 53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ansported in hospital by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s,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ansported in hospital by following the PDCA management concept.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 the success rate of salvation,and the time that each link of transport consumed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院内转运,包括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准备、护送患者至相关科室等。观察组采用PDCA管理理念进行院内转运。①计划(P).对以往院内转运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导致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患者因素:院内转运过程中最大的危险因素为与病情有关的危险事件,常见的为循环、呼吸、中枢神经系统的急剧恶化,此时监测设备、治疗设备、治疗用药受限,容易引起危险事件的发生;b.家属因素:部分患者家属情绪过度紧张或不稳定,对转运认识不足,担心降低对患者的救治效果,影响转运工作的开展;c.医护人员因素:在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配备不足或由年轻护士、实习护士、实习医师陪伴,在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未能及时作出判断和处理;d.管理因素:在转运工作开始前,与辅助检查科室、接收科室、电梯间未妥善协调,导致转运过程费时长,或接受科室未完善监护设备、吸氧装置等准备,使患者不能及时的接受治疗或监护;e.设备及物品因素:转运过程中,可携带性监护仪、微量泵等设备异常而不能对患者病情进行持续性的监测;转运工具选择不当、搬运过程不顺利均可能导致患者缺氧、机体损伤、置管滑脱等不良情况。根据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包括制定院内救治指引、加强业务水平的培训、加强转运途中的监护等。②实施(D)。根据计划阶段的目标,按以下步骤实施。a.制定院内救治指引:针对严重创伤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多变性、特殊性而制定早期救治流程;配备抢救有关的设备,由专人负责,定期负责检修;与相关辅检科室、手术室等建立绿色通道,保证电梯的专梯专用;b.加强业务水平的培训:加强对护士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的应变能力,培训内容包括院内抢救的有关知识、转运之前的准备、转运过程中所需设备、严重创伤生命检测或支持技术的临床应用等,定期对护士进行模拟考试,促进护士的掌握;c.加强转运前的沟通:在转运前,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转运的目的和必要性、存在的风险,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d.完善转运前的准备:准备好转运过程中所需的监测仪器、设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