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一益阳市建设大事记.doc

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一益阳市建设大事记.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一益阳市建设大事记

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一)《益阳市建设大事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 秦置益阳县,属长沙郡,县治设在资江北岸白马山。今益阳市即当时益阳县城所在地。 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 汉大中大夫陆贾从京都长安出发,出使南越,途经益阳,曾住益阳城资江南岸铁铺岭南山。为纪念陆贾,后南山改名为陆贾山,沿用至今。 公元208年(东汉建安十三年) 诸葛亮驻兵益阳。今城内有诸葛井,传为诸葛亮所凿。 215年(东汉二十年) 孙权、刘备争荆州。刘备遣关羽领兵3万入益阳,孙权令鲁肃领兵相拒,鲁肃率兵驻今赫山区天成垸泥湾村一带,关羽屯兵今资阳区接城堤北端。相传鲁肃约会关羽,关羽在碧津(今大渡口)渡过资江单刀赴会,与鲁肃议和。后鲁肃移驻资江北岸,在今资江北岸西门口中学背后地域筑土城屯兵。史称鲁肃所筑土城为“益阳故城”。益阳故城经风雨蚀化,土城墙渐废,仅存土堤,故后人改称之为“鲁肃堤”。 221年(蜀章武元年) 刘备伐吴,遣侍中马良驻兵益阳,今长春镇马良湖,即当年马良屯兵处。 373~375年(东晋宁康年间) 惠远禅师于益阳县南青秀山建清修寺,于益阳城资江南岸会龙山建宝泉寺(明代更名为栖霞寺),为益阳城最早的寺庙。 627年~649年(唐贞观年间) 朝庭派大将尉迟敬德来益阳,先后修建龙牙寺和崇安寺。自此,益阳信奉佛教者日盛,益阳城开始兴起建寺庙。 806年~820年(唐元和年间) 益阳佛教兴,僧广慧建白鹿寺于资江南岸会龙山麓(今资江一大桥南端)。 847~860年(唐大中年间) 裴休为荆南节度使时,尝讲经于白鹿寺,并结庐资江南岸读书。后人为纪念裴休,于其结庐处建“裴公亭”。 960~1295年(宋代,具体年份无考) 建学宫于学门口。此为益阳城历史上最宏伟的古代建筑,元末毁于兵祸。 1129年(南宋高宗建炎三年) 农民起义军钟相所部攻克益阳,杀县令袁显。次年(1130年),县衙迁沦水铺。1131年(绍兴元年),张浚驻潭州,遣岳飞领兵屯益阳,县衙迁回益阳。 1295~1368年(元元贞元年~明洪武元年) 益阳有民万户,升为州(但无属县),属湖广行省潭州路。 1368年(明洪武元年) 益阳由州降为县,属湖广布政使司潭州府(《益阳市志》8页称属天临路)。 明湖广布政使司置宝庆卫于益阳城,开益阳常备驻军之始。后指挥胡海洋镇(驻)县,修筑土城,东起水北桥,西至常泰门,并浚濠堑,立敌楼。此乃后存益阳城垣建设之始,也基本形成后来东门口至西门口的城垣规模。 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 在学门口原址重修学宫,分前、中、后三进,主厅为二层楼房,雕梁画栋,蔚为壮观。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学宫毁于吴三桂叛清之兵祸。 1368年~1378年(明洪武年间) 江西吉安、吉水等地大批移民来益阳落户,时称“洪武落业”,很快使益阳城复苏,宗祠等建设尤多。 1457年~1464年(明天顺年间) 主簿彭荣建常平仓于益阳城碧津渡南石嘴,为益阳城常平仓之始。 1550年(明嘉靖二十九年) 刘激任益阳县令,次年(1551年)拓建益阳城,将城垣向西延至贺家桥,东北仍旧,南临资江岸,并在土城墙两面加砖,成为内土外砖城墙。并办龙洲书院于城资江南岸龟台山。该建筑明末清初毁于兵燹。 1570年(隆庆四年) 在学宫内增建文昌祠。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与学宫一起毁于吴三桂叛清之兵祸。 1621年~1627年(明天启元年至七年) 益阳知县邓元忠,于城资江南岸龟台山麓建文昌祠。又于城东资江河心烟波洲上建斗魁阁(后改称斗魁楼)。因其有碍泄洪,斗魁楼于1952年拆除。 1673年(清康熙十八年) 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叛清。次年夏历二月进占益阳,继陷长沙。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驻长沙吴部溃逃,途经益阳,益阳城(包括学宫及学宫内的文昌阁)被毁。 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 在学宫文昌祠原址重修文昌阁,高三层,大门前竖有汉白玉石狮1对,高1米许。 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 在资江南岸龟头山原址重建龙洲书院。 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 陈圣修请帑重修益阳县城,于旧址上新筑城池,将西门从贺家桥移至今址,城基用石块筑成,城垣全由砖块砌成。墙基高4米,基宽4米,顶宽3米,高6米。全长2397米。城外自西门至南门临资江一面,在城墙外,沿河修长132丈(合440米)的麻石(花岗岩)泊岸,城始坚固。并修码头1座。 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 重修学门口学宫(又称文庙、文昌阁)。该宫始建于宋,屡毁于兵火,此为第6次重修。此次重修大成殿、两厢,并建尊经阁、奎文阁、御书楼。今仅存文昌阁中殿的小部分,其它均已拆毁。 1852年(清咸丰二年) 10月22日,太平天国军杨秀清部进驻益阳城。24日,洪秀全改益阳县为“得胜县”。太平军北上后,仍称益阳县。 1876年(清光绪二年) 知县吴兆熊禀准每担粮抽钱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