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绿水青山杯”全国随笔、杂文大赛,征稿:谁人推崇殷太师?
2017“绿水青山杯”全国随笔、杂文大赛,征稿:谁人推崇殷太师? 2017“绿水青山杯”全国随笔、杂文大赛,征稿:谁人推崇殷太师? 此次到新乡参加杂文作家采风,会议期间安排了两项参观活动,一是万仙山,体现的是人类与自然的抗争,二是比干庙,反映的是古代政治的“谏臣极则”。比干即殷太师。 本来想就此写点采风印象,回家后整理材料时发现,媒体上已有不少关于比干庙与郭亮挂壁公路的散文与游记,而且情辞精美,笔触细腻。“眼前有景道不得,只因妙文在前头。”只得放弃原来的设想,写一点随笔。 三年前,我在微山岛瞻仰微子庙时,看到正殿一幅匾额——“仁参箕比”。才知道,比干与箕子、微子并称“殷商三仁”。比干、箕子都是帝辛(商纣王)的叔叔,而微子却是商纣王的兄长。三人的命运极不相同。“殷商三仁”之于商纣王,既是重臣,又是族亲,他们对君主的忠诚是没有问题的。为保障殷商王朝江山永固、社稷长存,他们都对纣王的暴虐行径进行过规劝与谏诤。然而,古代帝王中确有一些权令智昏、刚愎自用的邪恶君主,油盐不进,不可救药,如同东邻阿三“犬决”、暗杀自己的姑父与兄长一样,在纣王的魔爪之下,这三位最终都没有好结果,箕子逃亡朝鲜,微子被迫出走,比干最惨,被残暴的商纣王剖心而死。 比干对于朝廷的忠心毋庸置疑,史载,他非常不同意微子出走、箕子装疯的做法,“‘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剖比干,观其心。”(《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页108)从比干的“为人臣者”可知,三千年前的“人臣”,其所忠于的只能是当时的君主,与现代意义上的忠于国家没有什么关系。当然,他忠于君主并没有什么不对,于公于私,在情在理,可谓仁至义尽,忠心耿耿。然而,如何鉴别比干的忠心呢?比干的忠诚得到了什么回报呢?商纣王剖出他的心脏进行了检测,似乎并没有看出忠心与野心有什么区别。 商纣王是被周武王推翻的,比干则被周武王封为“国神”。周武王姬发也是商纣王的臣子,与比干一样,他也遭到帝纣的迫害(其父西伯侯姬昌被囚羑里,经过行贿才逃出魔掌。《封神演义》中的情节更惨,帝纣竟然杀害姬昌长子伯邑考并做成肉饼让其父品尝);他与比干又不一样,他没有为了坚持愚忠而任其宰割,而是起兵推翻了荒淫无道的暴君。其中最著名的伐商战役——牧野之战,就是在今天的新乡进行的。 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臣子无说君父不是底道理,此便见得是君臣之义处。”(《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页233)这是儒家教父谆谆教导人们“修齐治平”的道理。历代帝王,不乏暴君、白痴、婴孩与浑蛋,然而,不仅帝王永远“伟光正”,而且“君叫臣死,臣不死不忠”或者“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XX年,页1)几乎成了君权专制政体的普世价值。即使商纣王、晋惠帝、隋炀帝这些史籍共认的浑蛋皇帝,臣下也只能匍匐在地,“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韩愈全集校注》,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P798)人们可以想见,一些市井无赖、草野莽夫、宫闱白痴,一旦登基称帝,成为九五之尊。他们是希望臣下效法比干愚忠到底、甘愿受死呢?还是提倡姬发举兵反叛、取而代之昵?答案不言自明。这也正是比干庙中如此之多的皇帝比如北魏孝文帝、唐太宗、元仁宗、清高宗等人,推崇比干、赞赏比干,并为其建庙、立碑、封赏的基本原因。 片面强调对君主的愚忠,且不论是“大忠”“真忠”还是“铁忠”,大概是后世变节了的儒家信徒灌输的结果。姬发建立的周王朝,存续800年,到了东周的春秋乱世,晋国有一位名叫师旷的政治家、音乐家,继承了周武王的理论与实践,他当面向晋侯指出:“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意思是说,君主如果不能为人民创造福祉,还给人民带来灾难,这样的君主又有什么用呢?赶走又有什么不可以?他下面的话甚至有些现代意义,“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页1016-1018)这段议论,不仅蕴涵着君主应当从政为民的思想,而且还有君主一旦使“百姓绝望,社稷无主”,百姓还有把他赶走的权利。更为重要的是,师旷不但确立了匡正君主、监督君主的意见,而且直接否定了君主“一人肆于民上”的合法性。 孟子大抵是一位原儒,他在与齐宣王的一次谈话中,似乎也涉及了比干的遭遇。他是从贵戚之卿与异姓之卿的区分开始的(比干是纣王的叔父,自然属于贵戚之卿)。孟子认为,贵戚之卿的职责是,“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孟子译注》,中华书局,XX年,页194)意即君主如有重大错误,应当加以劝阻。如反复劝阻而拒不听从,就应当废弃这个君主,另换他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对于周武王兴兵伐纣的军事行动,从未加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