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066不符合、纠正及预防.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TS066不符合、纠正及预防

1.目的 消除实际和潜在的不合格原因,杜绝不合格的再次发生和防止不合格的发生,确保质量体系、环境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卫生体系的有效实施和改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不合格品和事故、事件、不合格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以及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对潜在的不合格因素的分析和控制。 3. 职责 3.1 不合格责任部门及公司全体员工负责不合格原因分析和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 3.2 品管课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综、验证,并组织跨部门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工作。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批准、协调和监督。 4. 工作程序 4.1 员工或相关方发现的不符合的处理程序 4.1.1员工或相关方通过公司对应的联系部门反映的不符合,应向部门质量、环境与健康安全管理责任人或向公司安全委员会报告。在可能的情况下,应按公司质量、环境与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规定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消除或减少由此造成的影响。 4.1.2 部门质量、环境与健康安全管理责任人或公司安全委员会确认不符合项,并形成《改善实施计划书》,必要时通过协调有关部门采取进一步的纠正、预防措施。 4.1.3 如果问题超出现行环境与健康安全管理文件的控制范围,部门环境与健康安全管理责任人或经理应将不符合情况向管理者代表报告,必要时向总 审批 审核 制成 日期 日期 经理报告。 4.1.4 品管课按领导指示,会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不符合的原因,提出纠正处理要求。 4.1.5 由不符合责任部门的质量、环境与健康安全管理责任人组织制定对应的纠正、预防措施,措施的制定应确保与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相适应。 4.1.6责任部门责任人对涉及职业健康安全不符合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风险评估,评审措施的可行性,按《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执行,若存在重大危害因素,应采取预防对策或否定现有的纠正、预防措施。 4.1.7 纠正、预防措施经过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部门质量、环境与健康安全责任人指定具体负责人按计划、要求实施,并保存纠正预防措施实施的记录。 4.1.8 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完成后由品管课负责进行跟踪验证,确定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合理性和有效性,确保不符合已经关闭,并完善《改善实施计划书》并存档。 4.2 在审核和评审中发现不符合项的处理程序 在体系审核或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或需改进项,由审核组发出《不符合报告》,责任部门应及时制定纠正措施,落实具体负责人组织实施。审核组对纠正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和评价。一般应经过下列程序。 4.2.1 审评期间审评人员确认不符合项;4.2.2 审评人员向受审评方提交《不符合报告》,并提出纠正要求; 4.2.3 受审评方签字认可不符合项,并制订纠正措施计划; 4.2.4 审评人员认可纠正措施计划; 4.2.5 受审评方实施和完成纠正措施; 4.2.6 审评人员对纠正措施完成情况进行验证; 4.2.7 审核组对纠正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连同纠正过程的记录向管理者代表汇报。4.3 纠正措施 4.3.1 为了防止不符合的再次发生,应对以下的不符合及产品质量有关的不合格信息采取纠正措施: A. 质量体系、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审核和环境体系审核(包括外审和内审)中出现的不符合项; B. 产品不合格报告(包括退货、包装、标签不合格); C. 管理评审中提出的不符合; D. 产品质量的市场信息反馈; E. 安全环境内外部监测与测量不符合; F. 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或其它相关方对环境较大的抱怨; G. 出现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卫生事故、事件或其它相关方对安全较大抱怨; H. 顾客的意见/投诉、抱怨。 4.3.2 顾客的投诉、相关方对安全环境的抱怨、职业健康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安全环境内外部监测不符合及售后服务过程中得到的产品质量市场信息反馈由企划课或生管课进行分类登记后转相关部门处理。生产中出现的不合格品,由品管课?改善实施计划书?,或用内部局域网反馈到有关责任部门。 4.3.3 不合格原因的调查和分析 与产品、过程、安全和环境有关的重大不符合原因由品管课组织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一般的产品不合格,过程、安全和环境由各责任部门组织调查、分析;质量体系、环境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中出现的不符合,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审核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调查分析。 对不符合原因进行调查时,可采用因果图/排列图/能力调查/直方图/相关图/FMEA分析/图示记录等方法确定主要问题以及与问题有关的因素,在分析原因时须仔细分析产品规范(包括材料),以及所有相关的过程/操作(设备、工装模具)、质量记录、售后服务报告、顾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