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语言运用和语境.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础篇】语言运用和语境

语言运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从交际过程来说,听、读是理解语言的过程,属于接收信息;说、写是语言表达的过程,属于发送信息。理解和表达虽属于交际过程的不同阶段,但受制于同一个因素:语言环境,简称语境。 语境就是运用语言的具体环境。平常说语境,一般是指使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以及说话的上下文等,主要是语言活动的现场,通常称为狭义的语言环境。此外,使用语言的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使用者的职业、性格、修养、习惯等,也属于使用语言的环境,与狭义语境相对应,通常称为广义的语言环境。 狭义的语境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影响最大。同样一句话,在这个场合由这个人说出,与在另外一个场合由同一个人说出,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同样一个意思,在这个场合对这个对象说,与同样在这个场合对另外一个对象说,使用的语言也可能不同。一般来说,在口语交际中,有了狭义的语境,再加上谈话时的一些辅助性的非语言手段,如表情、手势、态度、语调等,要达到相互理解并不难。但是把语言写到书面上就不同了,孤立的一句话,如“你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呀”就很难理解,是谁对谁说的?到哪去了?是责备、爱护,还是撒娇?这时就要依靠狭义的现实语境来理解。 广义的语境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也有较大的影响。比如一个人说话粗声粗气,可能有几种情况:(1)对对方有意见;(2)刚刚生过气,心情还没有平定下来;(3)性格、语言习惯就是这样;等等。到底是哪一种意思,需要根据广义的语言环境去理解。 大致说来,语境对语言的运用有两种作用:一是限制作用,一是补充作用。 一、限制作用 语境对语言运用的限制作用,首先表现在对词语的理解和选用上。同样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这时就要依据具体的语境作出准确的理解。例如: 语言运用语言运用和语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一册 ??? ①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②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例①用了两个“英雄”,前一个作“有”的宾语,受“这样”修饰,指英雄的人;后一个是定语,修饰“国度”,是指所具有的英雄品质。另外,例①的“骄傲”是相对英雄说的,又与下文的“自豪”对称使用,表达的也是自豪的意思;例②的“骄傲”与“落后”搭配,又与“谦虚”对比使用,表达的则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的意思。这是语境对词语理解的限制作用。语境对词语表达的限制作用突出表现在同义词语的选择上。例如: ③我到了自家的门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④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例③同是写出来这个动作,母亲是“迎着出来”,八岁的孩子则是“飞出”,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年龄特征和动作特点。如果说成“我的母亲早已出来了,接着八岁的侄儿宏儿也出来了”,语言不仅单调、呆板,而且不足以表现出宏儿年龄小、动作快、活泼、天真等人物特征。在现代汉语里,“死”有很多种表达方法,如“去世”“作古”“谢世”“逝世”“离开了人间”“见阎王”“见马克思”,例④选用“停止思想”,不仅与主语相衔接,语势顺畅,而且突出强调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具有的“思想”特征。 其次,语境对语言运用的限制作用,表现在对句子的理解和组织上。一般的句子都不难理解,但有些句子,离开一定的语境,理解就会遇到困难。例如: ⑤在报摊前,说:“同志,两份电视报,一份‘北京’,一份‘中国’。” 这句话很好懂,因为有“在报摊前”这个特定的场合,有“两份电视报”这个特定的上下文。假如只是孤立地说“一份‘北京’,一份‘中国’”,就很费解了。 同样,语境对句子的组织也有限制作用。比如同样一个意思,既可以组织成主动句,也可以组织成被动句,组织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语境──由语境决定组织成哪种句子效果最好。例如: ⑥党八股也就是一种洋八股。这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受前一句句尾的制约,后一句把宾语提前,组织成了变式句,前后衔接紧密。如果换成常式句,说成“鲁迅早就反对过这洋八股”,读起来就没有那么顺畅、有力了。 再次,语境对语言运用的限制作用,还表现在对段乃至整篇的理解和安排上。老师讲一篇课文,常常要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时代背景、作者简况等,就是因为这些语境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或文章中的某些语句。至于段的组织,篇的安排,同表达的目的、场合、对象等,都有直接的关系。 二、补充作用 语境对语言理解的补充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的理解上。一个句子,表达的可能只是很简单的字面上的意义,也可能是语境所赋予的一种深层的含义,还有可能是一种言外之意。字面义的理解比较容易,只要弄懂每个词的意义以及词与词组合起来的意义就可以了。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则不同,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