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基层行政组织形式精选.pdfVIP

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基层行政组织形式精选.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基层行政组织形式精选

《太平洋学报》2009年第6期 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基层行政组织形式 韩敏霞 【摘要】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一般以县为基层单位,由于县级行政设置仍然不能满足国家对基层社会 的管理,因此历代中央政府都将国家权力延伸到了县以下的乡村一级。明清时期,国家在西南地区的基层行攻 组织形式主要有里社、里甲、保甲等,随着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不断深入,基层社会组织也随之发生变迁,且 存在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现象。 【关键词】 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基层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机构体系,按照职权 范围及层级,其分为中央行政组织和地方行政组织。在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设置中,一般以县 为最基础的行政单位。但由于县所管辖的范围大、人口多,不便于深入有效地统治,所以,历代 中央政府都将其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延伸到县以下的乡村一级。秦汉以 来,以人民居住地为基础,按一定数量编组民户,从而将高度分散聚居的基层人民组织起来的 种种形式,便一直成为封建政权统治基层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构成了我国的基层行政组织体 系。明清时期,国家在西南地区的基层行政组织形式主要有里社、里甲、保甲和图甲等,随着国 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不断深入,其基层社会组织也随之发生变迁,为国家逐步控制西南及南方 地区的基层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单社的设詈 “社”是金代时县以下的基本行政组织,它以自然村为基础,按照户数而建立。蒙古族人入 主中原建立元朝之后,由于其典章制度多半沿袭前代的旧制,在地方基层行政体系的设置上, 元代也沿用这一制度,于至元七年(1270年)开始在北方置社,元灭南宋后,社在南方诸如湖广 行省等地得到广泛推行。社的构成,按《元典章》中《劝农立社事理条》规定,“诸县所属村疃,凡 五十家立为一社,不以是何诸色人等并行人社。令社众推举年高通晓农事兼丁者立为社长。如 一村五十以上,只为一社,增至百家者,另设社长一员。如不及五十家者,与附近村相并为一社。 若地远人稀不能相并者,斟酌各处地面,各村自为一社者,听。或三村或五村并为一社,仍于酌 中村内选立社长”。川据史载,社设立的目的在于“劝课农桑”,并由社长专门负责劝告社民致力 农耕、开发水利、设立义仓、开垦荒地及预防蝗旱灾等等。“诸社长本为劝农而设……,其社长使 专劝农。”【2】尽管西南地区的四川和云南行省尚不能确定设有“社”,但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 作者简介:韩敏霞,贵州财经学院法学院教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民族法学。 [1]《元典章》卷23(户部九》。 [2]元典章》卷16(1正t令》。 ·9D· 万方数据 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基层行政组织形式 年),思州守令田景贤归顺元朝,置思州安抚司,领务川、邛水、安夷、思邛4县,隶属湖广行省, 因此,“社”有可能同样是元代西南地区的基层社会组织形式之一。以至到了元末明初,很多乡 村组织都以“社”之名来称呼,村社制已成为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基层社会的重要组织形式。“社” 经过金代的巩固,元代的发展,到明清时,已逐步以“里社”的形式与“保甲”制度并存。此时,里 社综合“里”与“社”的职能,作用主要转向调查人丁户口,为征收赋役服务。 二、里甲的设置 里的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的里亭制,经魏晋南北朝的三长制、唐宋时期的邻保制及元 代的社制,口】明代时已发展为较成熟的里甲制。明初在历经战乱之后,各地人口减少,便于洪武 十四年(1381年)编造赋役黄册时建立里甲,里甲成为县以下的基层社会组织。与元代的“社” 一样,里甲不是一级政权机构,但其直接管理百姓,成为明王朝庞大统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 分。与元代的“社”不同,明代的里甲还要承担协助当地官府维持社会治安、保持稳定的生产秩 序的职能。,这些职能在西南地区的里甲也如此。《重修邓川志》记载:“各甲立一牌,开生理人口, 并兵器等物。”14]操作上,十甲牌法规定:“每家各置一牌,备写门户、籍贯及人丁多寡之数,有无 寄庄暂宿之人。揭于各家门首,以凭官府查考。仍编十家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背写本院告谕。 日轮一家,沿门按牌,审查动静。但有面目生疏之人,踪迹可疑之事,即行报官究理。或有隐匿, 十家连罪。”b】此外,明代的里甲还兼具地方司法、教育的功能,且通过设立老人制度而实现这 一职能。洪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