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玮-小麦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PPT.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郑大玮-小麦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PPT

小麦气象灾害 及减灾对策;目 录 一、农业灾害学原理 二、小麦对气象环境要求与生态气候区划 三、小麦不同生育期的主要气象灾害 四、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 五、小麦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一、农业灾害学原理;灾害的分类 目的:正确识别科学应对,防止误判 按照灾害源: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有交叉 自然灾害按照致灾因子:气象水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宇宙灾害。每大类分多个灾种,每灾种有多个类型。复合灾害 按照损失:巨灾、重灾、中灾、轻灾、微灾 按照发生特征:突发型、累积型(缓变型) 按照灾害链:原生、次生、衍生灾害 自然灾害共同特点:群发性、灾害链、周期性;灾害链:致灾因子与承灾体相互作用,诱发或酿成原生灾害及同源灾害,并相继引发一系列次生或衍生灾害,以及灾害后果在时间和空间上链式传递的过程。 中国自然灾害严重原因:两大灾害带交叉部,地势落差导致物质迁移强烈,大陆性季风气候变异性,长期生态破坏,人均自然资源贫乏 生态过渡带脆弱多灾 社会发展与灾害:因灾死亡人数减少,直接经济损失绝对值上升,但占GDP%下降。 人类社会在与灾害斗争中发展;农业灾害:以农业系统为直接承灾体(农业生物、农业设施、农业环境、农事作业),人类为间接和最终承灾体。 自然灾害为主:气象、地质、生物灾害 农业是对灾害最敏感的弱质产业:对象是生物,主要在露天生产。 发展中国家农业灾害严重原因:依靠农业原始积累发展工业,农业地位低下脆弱。自然条件严酷,长期生态破坏。减灾能力差。 农业灾害学:研究农业灾害规律与农业减灾对策及技术体系的科学。;农业自然灾害的特点:季节性和区域性强;多数灾害具有非线性;灾害与资源具有相对性;累积型灾害的危害往往大于突发型;复杂性、多样性和关联性。 农业灾害过程:孕育期、潜伏期、征兆显露期、爆发期、高潮期、消退期、恢复期。 减灾过程:灾前防、灾中抗、灾后补救恢复 农业减灾管理:体制,法制,机制(预警、响应、应急、统筹协调、风险转移分散),监测、预报、预案、风险分析与评估 农业减灾科技进步;风险=风险可能性与危害程度的乘积 R=P×S 农业是高自然风险的产业 减灾管理发展阶段:单灾种管理、综合减灾管理、风险管理 农业风险的管理对策:接受风险;消除或削弱风险源;消除灾害载体;时空规避风险;控制风险的扩散转移;增强承灾体抗性与适应能力;切断诱发次生、衍生灾害的灾害链;转移、分散和共担风险。 气候变化带来农业灾害的新特点:南涝北旱,南方季节性干旱,热害加重,低温灾害仍频繁,病虫害世代重叠危害期长北扩。;二、小麦对气象环境 要求与生态气候区划;小麦种植界限和生态区划 冬麦、春麦、冬春麦混作,气候区划12区。 冬小麦越冬区划:稳定休眠区(黄河以北)、不稳定休眠区(黄淮)、无休眠区(长江中下游缓慢生长、西南活跃生长) 冬小麦北界:无稳定积雪地区多年平均极端最低-20℃,或积雪期5个月。 春小麦北界:少于1700~1800℃?d不能成熟 无明显南界,实际取决于湿热程度经济效益 按照水分管理:华北西北大部灌溉麦区,长江中下游雨养,其它地区旱作为主。;稳定冬眠区;小麦不同生态区常发气象灾害: 北部冬麦区: 冻害、冬春旱、麦收连阴雨。 黄淮:干旱、 冻害、春霜冻、干热风、雨害。 长江中下游:湿害、冻害、光照弱灌浆凉品质差 西南:冬春旱、 南部早春霜冻、川东升温过快 华南:冬温过高生长期过短,收获常遇雨。 东北春麦:西部春旱风蚀,东北部雨害。 北部春麦:春夏干旱,夏季冰雹,冬春风蚀。 西北春麦:旱地低产,沙漠边缘干热风。 新疆冬春麦:积雪不稳定冻害,春夏冷凉年水源不足,沙漠边缘干热风,积雪五个月受雪害。 青藏春冬麦:冻害、干旱、霜冻、灌浆期低温。 ;三、小麦不同生育期常发气象灾害;小麦冬前主茎叶龄与积温关系;光合高峰早于灌浆高峰,多余养分贮存茎秆叶鞘,后期枯黄光合衰减,能否充分转移决定粒重大小。好熟小麦转移占粒重40%以上。 蛋白质主要在后期,需相对高温干燥,世界小麦单产最高西北欧和青藏,但蛋白质含量低 成熟前5-10天对高温敏感,灌浆后期养分主要来自茎叶,枯黄后干热有利转移脱粒干燥。;理想丰产年型: 伏雨充沛底墒好。播前有适量降水,出苗到三叶温度略低抑制分蘖节上抬和徒长。冬前略偏高,抗寒锻炼充分有利壮苗。冬季平稳稍偏暖,适量雨雪有利保苗。早春回暖早返青提前,后春气温偏低有利延长穗分化,拔节至孕穗有足量降雨。灌浆期光照足温差大气温略偏低有利增重。蜡熟气温度偏高温差大多晴无雨有利茎秆养分充分转移和收获。 积分回归证实理论分析。西北欧与青藏具有较理想条件,其次黄淮麦区。;月旬 10 11 12 1 2 3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