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农作物害虫-小麦害虫PPT.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农作物害虫-小麦害虫PPT

第十章 粮食作物害虫 第一节 小麦害虫;; 小麦害虫概说; 麦田害虫种群 1、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 2、蛀茎类:麦杆蝇、麦茎蜂 3、刺吸茎、叶汁液:麦蚜(三种)害螨 4、食叶潜叶类:粘虫、麦叶蜂、潜叶蝇 5、取食吸食麦粒汁液:棉铃虫、吸浆虫、 6、灰飞虱、麦蚜传播:小麦丛矮病,黄矮病 优势种:三种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局部)、麦蚜、麦蜘蛛、 粘虫(轻度回升) 麦蚜麦螨吸浆虫, 地虫粘虫麦叶蜂。 发生规律要记清, 综合治理贯始终。 ;1.地下害虫:特别是蛴螬、蝼蛄、金针虫是我国小麦产区发生普遍的苗期害虫,是造成小麦苗期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之一。 2.粘虫:是全国分布最广的禾谷类作物害虫,每当猖獗发生的年份,冬、春小麦受到严重为害。 3.麦蚜类: 广布全国麦区,但常以黄河流域和西北一带大发生的频率比较高,尤以干旱年份和地区发生重。当蚜虫猖獗时,小麦病毒病也伴随流行,损失更重。 4.蝗虫类:包括飞蝗和其它多种蝗虫,广布淮河流域的旱作区。 5.小麦吸浆虫:曾是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主产麦区的毁灭性害虫。80年代以来在全国有回升的趋势,为害严重。是主要的防治目标之一。 6.麦杆蝇:在黄河流域以北直达新疆,麦杆蝇发生较普遍,但常以内蒙、河北和山西北部等春麦区受害最重。 7.麦蜘蛛:除华南以外,我国大部分麦区都有发生。但以黄河流域冬麦区发生次数较多。 除上述种类之外,有些种类如麦茎蜂仅在局部地区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麦茎蜂;小麦吸浆虫;粘虫;不同生育期为害特点: 1、苗期:(出苗——冻前分蘖) 麦蚜:(缢管蚜、二叉蚜)土蝗类(只见害状不见虫), 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 其中,麦蚜在早播、干旱的向阳田块发生重,甚至能造成死苗;近年来细胸金针虫发生重;土蝗在山坡丘陵地发生较严重。另外苗期灰飞虱传播丛矮病,蚜虫传播黄矮病。 ;2、返青拔节期: 除麦蚜继续为害外,先后有麦长、麦圆两种蜘蛛、麦叶蜂、粘虫、灰飞虱等,除飞虱外均能造成不同程度的为害。但灰飞虱的传毒也已经造成了生产上的一大问题。; 3、穗期: 除蚜虫(以长管蚜为主)继续为害外,主要有吸浆虫(已成为主要回升害虫,须严密注视)粘虫、麦穗夜蛾、麦蛾、棉铃虫。其中粘虫、蚜虫、吸浆虫能造成不同的为害,对产量影响很大。 ;一、我省麦田优势种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麦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麦蚜俗称:油汗、腻虫、麦蚰,均属同翅目、蚜科。 ;二、分布与为害 1. 分布 麦蚜的分布范围很广,遍布世界各产麦国。在国内除无网长管蚜主要分布在华北外,其他三种各麦区普遍发生。但不同地区发生数量不一样。在东北、华北主要以二叉蚜为害成灾;黄河流域以三种混合为害,淮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则以长管蚜和缢管蚜发生数量最多。; 2. 为害 三种蚜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致使小麦叶片变黄,生长缓慢, 冬前不起死苗,穗期影响千粒重,产量降低。 三种蚜虫中以二叉蚜对小麦的毒害能力最强(二叉>长管蚜>禾谷缢管蚜)。 ; 小麦蚜虫除直接为害外,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其中以二叉蚜传毒能力最强,一般在病株吸食30分钟即可带毒,经24小时后即可传毒,在健株上吸食十分钟即可把毒传入。 传播黄矮病的能力: 二叉蚜最强长管蚜禾谷缢管蚜最弱。;三、形态特征;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禾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四、生活史及习性 麦蚜的生活周期,可分为不全周期和全生活周期。四种麦蚜在温暖地区皆表现为不全周期型,在北方寒冷地区则表现为全生活周期型。每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发生10余代至30代不等。 ;; 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终年在禾本科植物上繁殖生活。以成蚜、若蚜或卵在麦苗或禾本科杂草上,主要在其基部土缝内越冬。遇天暖,仍能取食为害。小麦成熟后,飞离麦田,迁至其它禾本科植物上继续为害,并在其上或自生麦苗上越夏。 在南方,禾谷缢管蚜为异寄主全周期型。春、夏两季均在禾本科植物上生活和繁殖。秋末,可在蔷薇科植物产生性蚜交配产卵越冬。在温暖南方,可以胎生雌蚜的成、若蚜越冬。;种群动态规律 我省三种蚜虫发生十多代或二十多代以上,以无翅的成,若蚜在麦田越冬:一年有两个高峰: 1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