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园林病虫害防治-5园林害虫防治-地下害虫PPT
家白蚁工蚁和兵蚁 第5章 常见园林害虫的防治 第四节 地下害虫 一概述 地下害虫是指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地下部分(如根、茎、种子)或地面附近根茎部的一类害虫,亦称土壤害虫。它们是一个特殊的害虫类群。 它们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种类多,20世纪90年代初统计,约有320余种,隶属8目38科,主要有直翅目的蝼蛄、蟋蟀,鞘翅目的蛴螬、金针虫,鳞翅目的地老虎,等翅目的白蚁,双翅目的根蛆等。 二是分布广,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三是寄主种类多、适应性强,各种花卉、作物、果树、林木、蔬菜、牧草等播下的种子和幼苗均可为害。 四是为害时间长,在植物的整个生长季节几乎均能为害。 五是不易防治,地下害虫潜伏于土中为害,不易被发现,防治难度大。 (一)蛴? 螬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总称。金龟甲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植食性种类中以鳃金龟科和丽金龟科的一些种类,发生普遍为害最重。 寄主 植食性蛴螬大多食性极杂,同一种蛴螬常可为害双子叶和单子叶粮食作物、多种蔬菜、油料、芋、棉、牧草以及花卉和果、林等播下的种子及幼苗。 为害特点 幼虫终生栖居土中,喜食刚刚播下的种子、根、块根、块茎以及幼苗等,造成缺苗断垄。成虫则喜食害果树、林木的叶和花器。是一类分布广,为害重的害虫。 形态特征 蛴螬体肥大弯曲近C形,体大多白色,有的黄白色。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或红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常为分种的特征。胸足3对,一般后足较长。腹部10节,第10节称为臀节,其上生有刺毛,其数目和排列也是分种的重要特征。 蛴螬 综合治理方法 1.人工防治。细致整地,挖拾蛴螬;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减少成虫产卵;在蛴螬发生严重地块,合理控制灌溉,或及时灌溉,促使蛴螬向土层深处转移,避开幼苗最易受害时期。 2.生物防治。蛴螬乳状菌能感染十多种蛴螬,可将病虫包装处理后,用来防治蛴螬。蛴螬的其它天敌也很多,如各种益鸟、青蛙等,可以保护利用。 3.药剂防治。 (1)药剂处理土壤。如用50%辛硫磷乳油每667m2 200~250g,加水10倍,喷于25~30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撒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或结合灌水施入;或5%辛硫磷颗粒剂,或5%地亚农颗粒剂,每667m22.5~3kg处理土壤,都能收到良好效果,并兼治其它地下害虫。 (2)药剂处理种子。当前用于拌种用的药剂主要有50%辛硫磷乳油或25%辛硫磷胶囊剂,其用量一般为药剂1:水30~40:种子400~500;或用种子重量2%的35%克百威种衣剂拌种。 (3)毒谷。每667m2用25%对硫磷或辛硫磷胶囊剂150~200g拌谷子等饵料5kg左右,或50%对硫磷或辛硫磷乳油50~100g拌饵料3~4kg,撒于种沟中,兼治其它地下害虫。 4.防治成虫。(见食叶害虫中金龟子部分) (二)蝼蛄类 代表种:东 方 蝼 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 异名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 de Beauvois 直翅目,蝼蛄科。别名非洲蝼蛄、小蝼蛄、拉拉蛄、地拉蛄、土狗子、地狗子、水狗。国内从1992年改为东方蝼蛄,分布在全国各地。 寄主:多种植树物播下的种子和幼苗 为害特点 为害造成的枯心苗,是植株基部被咬,严重的咬断,呈撕碎的麻丝状,心叶变黄枯死,受害植株易拔起,茎上无蛀孔,无虫粪。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0一35mm,灰褐色,腹部色较浅,全身密布细毛。头圆锥形,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卵圆形,中间具一明显的暗红色长心脏形凹陷斑。前翅灰褐色,较短,仅达腹部中部。后翅扇形,较长,超过腹部末端。腹末具1对尾须。前足为开掘足,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4个距,别于华北蝼蛄。卵初产时长2.8mm,孵化前4mm,椭圆形,初产乳白色,后变黄褐色,孵化前暗紫色。若虫共8—9龄,末龄若虫体长25mm,体形与成虫相近。 东方蝼蛄 生活习性 1年1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地下越冬。 清明后上升到地表活动,在洞口可顶起一小虚土堆。5月上旬一6月中旬是蝼蛄最活跃的时期,也是第一次为害高峰期,6月下旬至8月下旬,天气炎热,转入地下活动,6—7月为产卵盛期。9月份气温下降,再次上升到地表,形成第二次为害高峰,10月中旬以后,陆续钻入深层土中越冬。蝼蛄昼伏夜出,以夜间9—11时活动最盛,特别在气温高、湿度大、闷热的夜晚,大量出土活动。早春或晚秋因气候凉爽,仅在表土层活动,不到地面上,在炎热的中午常潜至深土层。 蝼蛄具趋光性,并对香甜物质,如半熟的谷子、炒香的豆饼、麦麸以及马粪等有机肥,具有强烈趋性。成、若虫均喜松软潮湿的壤土或沙壤土,20cm表土层含水量20%以上最适宜,小于15%时活动减弱。当气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