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枝红艳露凝香
一、引言
元代景德镇瓷苑培育出釉里红和青花两株奇葩。釉里红是用铜氰化物为着色剂,在器物坯胎上彩绘纹样,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铜元素在窑炉内的还原气氛中呈现红色,纹样在釉下晶茕艳丽,故名为“釉里红”。釉里红与青花烧制工艺相同,元代开始将这两种色料同时装饰同个器物,称之为“青花釉里红”。我国传统习俗以红色象征富贵吉祥,历来釉里红都受到人民喜爱。“青花釉里红”的红花蓝叶的纹样争妍斗丽,绚烂多彩。
二、元代釉里红的彩绘工艺
元代釉里红瓷的装饰有两种类型:白地红花和红地白花。
(一)彩绘――白地红花
1 线描。有两种形式。一是用釉里红料双钩纹样轮廓,如菊纹玉壶春瓶(图1)描绘极简单的菊花纹样。也有用线条细致地描绘纹样,如
双凤纹匝(图2)采用白描绘出凤凰双翼羽毛。纯用线条是元代釉里红装饰常用的手法。二是偶见简笔彩绘手法,如兰草纹小罐(图3,菲律宾发现),与前两图不同的是此图用笔有提按,表现出兰叶转折的变化,即笔触能表现出物体的特征。这种画法同于元青花“疏体”简笔速画的技法。也就是说前两图是钩线描纹样,后图是有笔意的画法。
2 刻画结合涂抹。先在坯胎上刻画纹样,再在纹样上平匀地涂满釉里红料。如芦雁纹匝(图4,高安博物馆藏)刻画的线条下凹,吸收的红料较多,雁羽、芦叶和水波呈色红艳,器物平面呈灰红色,产生红料钩线表现细部特征的效果,而灰红、大红相似色组成的纹样与青白釉色地又有鲜明对比。
1982年韩国新安海底元代沉船中打捞出大批中国瓷器,其中有一件元釉里红刻诗句盘,盘左右刻对称的两片枫叶,两叶上分别刻“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再在叶片上涂抹釉里红料,施透明釉烧成瓷后,红色在釉中晕散,呈现出红叶和文字,含蓄地表达了原诗后两句“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的诗意,令人回味无穷。此盘与前述芦雁纹匝的工艺相同,但构思更为蕴藉隐秀。
3 泼洒色料,即大胆、率意地用釉里红色料泼洒流淌在坯胎上。如泼红料塑螭纹高足转杯(图5,同上)上的红色斑块,没有具象形态的抽象意味,似一片朝霞,又似落英缤纷,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思。这种奇特的装饰手法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二)彩绘――红地白花
在坯胎的刻画纹样外满涂红料为地。如红地白凤纹玉壶春瓶(图6,松冈美术馆藏),飞凤纹为刻花的艺术特征,有艳丽的釉里红色地烘托则显得十分纯洁高雅。红地白龙纹盖罐(图7,江苏吴县文管会藏)腹部的云龙纹与上图的装饰手法相同,肩部的卷草纹则与图4的手法相同,这是同一器物上主体纹样与辅助纹样采用红地白花与白地红花的对比手法。
(三)彩绘结合雕塑
先在器物上堆塑或贴塑装饰,再用红料涂抹雕塑,俗称为“加彩”。如釉里纤堆塑四灵塔式盖罐(图8,江西省博物馆藏),器身贴塑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及卷云、莲瓣等,釉里红料再在其上涂抹,成瓷后就有了红色“加彩”的效果。
三、元代釉里红装饰工艺的演变
(一)有确切纪年的元代釉里红瓷
景德镇什么时候开始烧制釉里红瓷?南宋周辉《清波杂志》云:“饶州景德镇陶器所自出,于大观间窑变色红如朱砂,谓荧惑躔度临照而然,物反常为妖,窑户亟碎之。时有玉牒防御使仲揖,年八十余居于饶,得数种出以相示,云比之定州红瓷尤鲜明。”明确记载了北宋大观(1107―1110年)年间景德镇烧出了“窑变色红如朱砂”的瓷器。笔者认为:第一,这种色釉瓷是否为“铜红釉”没有具体说明。第二,这是一条孤例。至今我们没有发现北宋景德镇烧制的铜红釉传世品,日益丰富的考古实物也没有同类的资料来证明周辉记载的是“铜红釉”可能性。应该说北宋末年景德镇并没有烧制出高温铜红釉瓷器。
上文简述的四灵盖罐(图8)器颈上用青料白右向左楷书一行“大元至元戊寅(1338年)六月壬寅吉置”。另有一器青花釉里红人物雕塑楼阁(图9,同上)运用釉里红涂抹建筑部件和书写墓志,楼阁内壁记载:“殁于(后)至元戊寅(1338年)五月……”同属景德镇长芗书院长凌颖山之孙女殁后享用的两器为同年制成,为目前仅见的有绝对年代可证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物各方面的特征极具鉴定的导向性。
(二)元代釉里红装饰工艺演变的讨论
根据陶瓷绘制工艺由简单向丰富、粗略向精致发展的规律,分析上文举例器物装饰工艺的演变可以理出大致的脉络。
1 染色式的涂沫。根据图8、图9两器的题记,最迟于元(后)至元时期,釉里红料已运用于装饰,呈现晶亮红艳的色相。这两器主要是贴塑装饰,运用釉里红料涂抹贴塑只是起到染色“加彩”的效果。这种简单的涂抹应是早期釉里红的装饰工艺。
2 烘托式涂抹。元代青白釉(呈蛋壳青色,俗称“卵白釉”,失透状)刻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