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讲 认识居住区PPT
* 居住区规划设计 1 3 2 概念 居住区分级 居住区用地构成 目 录 第一讲 认识居住区 4 5 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6 居住区规划经济指标 一、概念 住宅区、社区、居民区、居住区 将需要进行统一规划的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城市居民居住生活聚居地统称居住区 二、居住区分级 按照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户数(户) 10000-16000 3000-5000 300-1000 人口(人) 30000-50000 10000-15000 1000-3000 (1)居住区 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5万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不为城市干道穿越,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1.5万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三、居住区用地构成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 居住区用地 100% 其他用地 住宅用地 公建用地 道路用地 公共绿地 非本区配套设施用地 保留用地 不可建用地 (1) 住宅用地(R01)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 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 (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2) 公建用地(R02) 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的停车场、回车场等。 (3) 道路用地(R03)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4) 公共绿地(R04) 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于安排游憩活动场地的居民共享集中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其他具有一定规模块状、带状公共绿地。 四、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 基本模式: (1)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结构; (2)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结构; (3)居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 (4)独立式居住小区、独立式组团 a)以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 b)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 c)以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 a)立陶宛拉兹季那依居住区,人口4.5万,由4个居住小区组成 b)英国哈罗的一个居住区,由3个居住小区组成 c)莫斯科西南居住区设计竞赛方案之一,人口2万,由17个居住组团组成 d)日本大阪南港居住区,人口4万,由4个居住小区组成 e)某居住区人口3.6万,由3个小区组成,每个小区又由2-3个组团组成 五、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1)片块式布局 (2)轴线式布局 (3)向心式布局 (4)围合式布局 (5)集约式布局 (6)隐喻式布局 (7)综合式布局 (1)片块式布局 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 ■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 布局形式, ■ 常采取规划组织结构基本模式。 (2)轴线式布局 空间轴线:道路、绿带、水体 ■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 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 作用。 水轴 上海三林苑小区 建筑空间对称轴 建筑空间对称轴 北京大吉城小区 (3)向心式布局 ■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以自然顺畅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 ■ 以有特征的自然地理地貌(水体、山脉)为构图中心。 (4)围合式布局 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将其形态的 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 (5)集约式布局 将住宅与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开发地下空间,依靠科技进步,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间。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