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医师陈海新.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好医师陈海新

学习“好医师陈海新,她为病人而活” 学习材料:新华网上海频道2月12日报道: “伲陈医生真的走了?伊老是关照伲要当心身体,伊自己有介严重的毛病伲都不晓得……”昨天中午,77岁的周美芳阿姨坐在周家渡社区卫生中心院长办公室里,一遍遍重复着这几句话,说着说着眼眶就红了:“伲还等着陈医生看毛病呢!” 周阿姨惦记的“陈医生”,是周家渡社区卫生中心的中医师陈海新。先天性小脑扁桃体疝和颈髓空洞症让她的大半边身子都处于瘫痪,但她却用那唯一稍微灵活些的右手帮病人搭脉、开方,14年如一日。上周五(2月2日),严重的并发症夺去了她年仅37岁的生命。 许多和周阿姨一样的老病人无法相信她真的走了,因为她在病人面前从未流露出自己的病情,永远是那个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话虽不多却句句关切,开方不贵却药到病除的好医生。只有每天推着轮椅送陈海新上下班的父母知道,这个善良、懂事而又好强的女儿是怎样撑起那一身白大褂。 水:喝与不喝 在病人印象中,陈海新从来都不爱喝水,哪怕天再热,嘴再干。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中医的多是老年人,一大早就会赶来排队。每天早上7点半准时到医院,陈海新就牢牢地坐定在椅子上,一个接一个地给病人望、闻、问、切。不喝水,为的是不上厕所,不耽误病人时间。医院特地给陈海新派了一个小护士,但陈海新从来不在这件事上麻烦她,“我行动不便,上一个厕所的时间能看好几个病人呢。”就这样,陈海新平均每天要看五、六十个病人,最多的一天看了118个病人。 病人们不会想到,“不爱喝水”的陈医生每天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一口气喝下几大杯妈妈凉好的白开水,有时候因为喝得太急心脏都受不了。“她是太渴了”,妈妈胡银超哽咽了。她忘不了,女儿临终前几天躺在床上的“撒娇”:“囡囡要喝水……” 药:用与不用 左手搁在桌上撑住严重歪斜的身体,右手搭脉、开方……周美芳阿姨第一次听同楼一个老姐妹介绍来找“陈医生”看肾病时,见到瘦小又有残疾的陈海新多少有点不放心。但听说陈海新是正宗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又对这位年轻的中医师多了一份敬意。照着陈医生开的方子吃了2个礼拜,人有力气了,各项指标也下降了。 “陈医生从来不给我们开很贵的药,总想着减轻我们的负担”,54岁的叶忠祥心里有本帐:自己的胃窦炎看西医做胃镜、吃西药,一个月下来好几百块,但还总是感到胃胀;到了陈医生这儿,几十块钱的方子吃一个礼拜,情况就大为好转。细心的病人统计过,陈医生开的方子平均只有5、6十块,而且给每一位第一次去她那儿看病的病人开的药量最多一个礼拜,等病人来复诊后再看效果逐步加量,让那些得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病人倍感“贴心”,从此成了陈海新数年的老病人。 “钱花得少,陈医生在我们身上花的功夫却特别多”,64岁的钱心欣清楚记得:有一年冬天自己突然犯了咽喉炎,几个月里边咳边吐,去看专家门诊排队排了1个多钟头,2、3分钟就被“打发”了,病也不见好;还是陈医生详详细细给她检查了一遍,开的方子吃了两趟就止住了咳嗽。 更让周美芳阿姨佩服的是,陈医生还能不用药、把自己的“心病”一道治愈。原来,陈海新在轻声细语的问诊中“搭”出:周阿姨是因为大儿子得肝癌过世了才积郁成病,每次给周阿姨开方的同时,都不忘心理疏导:“您儿子没有了,还有女儿、外孙,她们肯定不愿意看到您现在这样,您年纪大了,凡事都要想得开……”查出周阿姨有痛风,陈海新还细心地为她准备了一份“戒口食谱”。 痛:说与不说 对病人这样那样的问题,陈海新总会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从饮食控制、用药禁忌到“心理按摩”,她对每位病人总会多关照两句,但却从未在他们面前说起过自己的痛。 只有父母知道陈海新的痛。连续3次大手术没能让陈海新的病好起来,反而每况愈下。读大学的时候,陈海新还能一脚深一脚浅地自己走路,到了生命最后几个月里,她连睡觉、起身都要父母帮忙。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所有的衣服、鞋袜都需要妈妈帮着穿好,70岁的老父亲用轮椅推着她到医院,再把她背上楼、背到座位上。 “妈妈,我痛死了,浑身像刀割一样!”,这是陈海新在家才会忍不住说出来的话。在医院自制的员工格言手册上,陈海新写下的是这样8个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知道自己的病,哪一天不能为病人看病了,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这也是我活着的价值。”2006年的最后一天,陈海新发现自己眼睛不能聚光了,开方子的手也拿不住笔了,便没有声张地让妈妈代她向院长请辞:“再坚持上班就是对病人不负责了!” 人:留与不留 陈海新父母随身带着的一只录音机,录下了女儿最后的声音:“我要把自己的角膜和遗体捐献出来,你们要支持我……” 遗体捐献的事陈海新去年10月份就偷偷办好了。她在最后的日子里这样说服父母:“我得的这个病很罕见,很痛苦,如果把遗体捐献出来供医学研究,说不定以后得了这个病的人就会有救,我的角膜也还有用,为什么不留下来给有需要的人呢?”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