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夹江县新农村建设模式的调查与分析.doc

关于四川夹江县新农村建设模式的调查与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四川夹江县新农村建设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PAGE PAGE 5 关于四川夹江县新农村建设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该调查报告为四川省哲社“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四川省新农村建设区域推进模式”(项目批准号:SC06B085)的阶段性成果。 杜 漪 彭 军 作者简介:杜漪(1966.07-),女,四川绵阳市人,绵阳师范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新制度经济学;三农问题。彭军(1974.08-),重庆永川人,绵阳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三农问题。 作者简介:杜漪(1966.07-),女,四川绵阳市人,绵阳师范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新制度经济学;三农问题。彭军(1974.08-),重庆永川人,绵阳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三农问题。 (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2007年7月16日-22日,我们一行11人围绕“新农村建设模式”这一主题在四川夹江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调研结束后,我们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后形成了该调查报告。该报告对所调查的10个样本村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对新农村建设模式及其成功经验和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模式;比较;对策 一、引 言 (一)调查内容及调查问卷的设计 此次调研围绕“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及模式”,从县和村两个层面展开。县级层面的调研主要包括该县基本情况、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和典型模式;村级层面的调研主要包括所在村的区位情况、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村经济发展概况、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等内容。 根据以上内容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包括1份县级总表和1份村级调查问卷,村级调查问卷根据以上内容分5个方面共41个问题。 (二)调查对像及样本的选取 按照此次“新农村建设模式”调查问卷的要求,调查对象包括县相关部门、村干部和农户。我们需要完成1份县总表和10个村的100份农户问卷。为此,我们按照抽样调查的样本选取原则,选取的1个县级样本是夹江县农办,10个村级样本是龙沱乡的修文村、南安乡的丁字村、土门乡的万福村、梧凤乡的杨冲村、界牌镇的凤山村、新场镇的星和村、三洞镇的仁心村、甘江镇的盘渡村、黄土镇的凤桥村、漹城镇的薛村。这10个村分布在夹江县城的城市近郊、远郊等不同地区,基本能代表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新农村建设的代表性模式。 (三)调查方法 此次调研采用的基本方法是问卷调查,此外我们还通过走访县、乡镇领导、召集或参与村民会议、入户访谈等方法,完成此次调研任务。 (四)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此次在该县发放了1份县级调查总表、100份村级农户调查问卷。所发放的问卷均采用与被调查者面对面访谈,由调查员代为填写后当场收回,因此所发放问卷全部收回。 二、调查结果及简要分析 (一)夹江县新农村建设总体情况 1.夹江县概况 夹江县,地处四川西南部,幅员面积748.47平方公里,辖22镇(乡)、241个行政村。夹江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青衣江畔,地势由西北倾斜,具有坝、丘、山三种地貌。尤以陶瓷墙地砖生产为西部诸省之冠,被誉为西部瓷都。 2006年,全县总人口35.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6.5万人,占总人口的18.3%;农业人口29.1万人,占总人口的71.7%。2006年全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7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19元,处于国家贫困线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2167人,低收入贫困人口10195人 数据来源于《夹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2006-2010)》。。 数据来源于《夹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2006-2010)》。 2.夹江县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情况 夹江县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开始于2005年10月,2006年4月正式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2006年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十一五”规划目标,到2010年底前,全县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级示范村50个,省市级示范村6个。到2006年年底,全县22个镇(乡)有40个村启动了新农村建设,列入年度县级考核的乡村工程25个,建成县级示范村5个、市级示范村2个,总投入约8000万元。 3.夹江县新农村建设典型模式 《夹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2006-2010)》根据夹江县城郊和坝、丘、山区的特点,规划设计出该县新农村建设的四种模式。一是社区型,二是坝区型,三是丘区型,四是山庄型。 目前已形成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新农村建设典型模式。如以新场镇红旗村和星和村、黄土镇的凤桥村等为代表的工业企业带动模式,以龙沱乡的修文村、南安乡的丁字村、土门乡的万福村、梧凤乡的杨冲村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带动模式,以界牌镇的凤山村为代表的休闲旅游产业带动模式。 (二)10个样本村基本情况 1.10个样本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