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课件PPT.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拔罐疗法课件PPT

刮痧时各部位的顺序 头面部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施术者用刮板在患者前额部从前发际自上而下进行刮拭,并点揉印堂穴,百会穴和两头维穴。以印堂穴为中点,分别向左右两侧刮拭前额,止于两侧太阳穴,点揉太阳穴。以皮肤红润为度。患者闭目。施术者用刮板轻刮患者上下眼眶,并用刮板轻揉患者的两侧睛明穴、四白穴和迎香穴。 施术者用刮板轻刮患者上唇和下唇周围,点揉人中穴和承浆穴。在患者两侧面颊涂抹少许介质,施术者用刮板自下而上轻轻刮拭面部;并用刮板轻轻点揉患者两侧耳门、听宫、听会穴,以面部皮肤红润为度。 刮痧时各部位的顺序 项背部 患者取侧卧或俯卧位,医者侧立,先从后项发际下第七颈椎起至腰骶部第五腰椎为止,由上而下轻直刮。然后从第一胸椎旁开沿肋间向外侧斜刮脊柱两侧,由上至下顺刮;背部肋间,由内向外斜刮。此处为常用部位。 刮痧时各部位的顺序 肩颈部 颈部后外侧至肩峰,由内上往外下斜刮;颈前部气管两侧,由上往下顺刮. 胸腹部 天突至歧骨(胸骨);剑突下至脐上;均由上往下顺刮。胸胁部肋间,由内往外斜刮。 肘腘窝 由上往下顺刮 刮痧时,一般先刮肩颈部、项背部,再刮胸腹部、肘腘窝。 刮痧具体方法: 先将预定刮痧部位用肥皂水或清水擦洗干净,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 右手持瓷汤匙等刮痧工具,蘸取少许食油或清水,在预定部位进行单向刮动,干后再蘸再刮以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条痕或斑块为度.将刮痧局部的食油或水擦干。 刮痧适应症: 中暑、流感、感暑夹湿、急性肠胃炎轻症;具有清热开窍、辟浊解痧之功。 ?发热咳嗽 取颈部向下至第四腰椎处刮治,如咳嗽较重;再刮治胸部第2、3、4肋间。伤食所致呕吐腹泻取脊椎两侧顺刮。 刮痧禁忌症: 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高血压、中风等病禁用。 损伤后出血不止或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者禁用。 局部皮肤溃疡,损伤处禁用。 刮痧疗法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 一定要先在施术部位涂抹一定量的介质后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刮板与皮肤的摩擦,降低对皮肤的损害,而且更可以增强渗透力,加大治疗功效。。 在患者体表施术时,施术者应根据患者的自身和疾病的特点掌握力度和控制时间进行刮痧治疗。 (1)“实则重之,虚则轻之”。体质较强、病属实证、病情较重的患者用力稍重,时间稍长些;体质虚弱,病属虚证、病情稍轻的患者用力则轻些,时间短些。 (2)治疗操作时还要密切观察患者局部情况和注意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 (3)对于某些血液疾病,传染性疾病、脏器严重受损等特殊情况的病人不应使用刮痧疗法,或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进行。 艾灸技术 什么是艾灸: 将艾条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操作。用来解除虚寒性病症的临床症状。 适应症 : 风寒湿痹、顽麻、痿弱无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哮喘等虚证、阴证、寒证。用于多种皮肤病及胎位不正。 操作流程: 1、定穴: 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施灸部位及施灸方法。 操作流程: 2、施灸: (1)、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使患者感到温热,但无灼痛为度。 (2)、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3)、随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4)、灸至局部皮肤红晕。 操作流程: 3、观察: (1)局部皮肤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2)防止艾灰脱落,造成烧伤或毁坏衣物。 操作流程: 4、灸毕: 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 禁忌症: 1、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均不适宜灸疗。 2、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艾灸要注意什么: 1、施灸的先后顺序: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部,后灸阴部,壮数是先少而后多,艾柱是先小而后大。 2、施灸的补泻方法: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需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支。 穴位注射法 中医基本操作技能 (拔罐、刮痧、艾灸、穴位注射、中药湿敷、中药熏蒸) 中医科:刘芝栋 拔罐疗法 目录 拔罐疗法的特点 1 2 3 拔罐疗法的历史 拔罐疗法的作用原理 4 拔罐的操作方法 5 拔罐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拔罐疗法的历史 拔罐疗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负压疗法”,是指用罐状器具扣在患处或一定的穴位上,用烧火、温热等方法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罐具紧吸在皮肤上, 通过其负压效应并造成局部组织瘀血,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的一种常用的外治疗法。拔罐疗法在我国古代称为“角法”或“角吸法”。近年来,随着药物的毒副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拔罐这种不用药物又无痛苦而且疗效确切的独特疗法,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拔罐疗法获得了蓬勃发展,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疗效也日渐提高,它不再是针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