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扬老师-古代文学4课件:第一讲:元明清杂剧.pptVIP

陈志扬老师-古代文学4课件:第一讲:元明清杂剧.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爱的礼赞--《西厢记》的作者 贾仲名吊王实甫的《凌波仙》词:“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颩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 他熟悉勾栏生活,现在全本流传下来的有《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剧作多以儿女风情故事为主,有浓郁抒情气氛,语言清丽华美,是文采派典范。 二、西厢故事的演变 1、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赵令畤鼓子词《商调?蝶恋花》。 2、南宋话本《莺莺传》、宋官本杂剧《莺莺六幺》。 3、金院本《红娘子》、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4、王实甫以代言体的戏剧形式予以完美表现,成《西厢记》杂剧。 三、《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 人物形象 1、揭示了封建势力的残酷性与虚伪性,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爱情婚姻自由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其“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进步理想,是对传统婚姻制度的大胆挑战。 2、表现了人类社会一个普遍现象——爱欲与文明的冲突。幕梦魂萦绕、刻骨铭心的爱情安排在相国家门、扶灵归葬之时、寄宿佛寺之地,但是家门、葬礼、佛寺的庄严性竞敌不过或压抑不住一个“情”字的生命力,带有悖谬感或反讽意味。 三、《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 人物形象 3、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 1)崔莺莺,性格具有多面性、丰富性和真实性; 2)张生,对爱情执着专一的“志诚种”,同时热情诚恳,具浓重书呆子气,颇富喜剧色彩。 3)红娘,出身卑贱,心地善良,机智泼辣,聪明伶俐,而且有胆识,有主见。 四、《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结构宏伟而紧凑,严整而巧妙,呈现出纵横交错、跌宕多姿的复杂面貌。 2、人物塑造个性鲜明,血肉丰满,成功塑造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等戏剧典型。 3、语言自然而华美,典雅而富丽,具有诗意浓郁、情趣盎然的独特风格。 4、剧本体制有所创新。 才子佳人相会后花园、历尽磨难终成眷属的故事模式,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创作产生巨大影响。 民国上海朝记书庄印书怡庵主人制白纸线装 明竹纸刻本线装6册金圣叹批点西厢记 明竹纸刻本线装6册《金圣叹批点西厢记》 本折又称“哭宴”,整折戏由莺莺一人主唱,它以内心独白的形式倾诉了莺莺别离的忧伤之情。 此折充分发挥了曲词的抒情功能,作者善于选取一系列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以景写情,融情入景,创造出凄清悲凉的诗的境界,深刻地揭示出莺莺复杂曲折的内心世界。 此折的语言葱茏丰茂,美不胜收,充分显示了文采派的特色。 五、[作品讲读]《长亭送别》 (第四本第三折) 永济市蒲州镇普救寺 第五节 元代後期杂剧 一、元代後期杂剧概况 二、杂剧後期衰落的原因 一、元代後期杂剧概况 1、杂剧创作的中心由大都南移到临安(今杭州)。 2、重要作家多是流寓在南方的文人,也有部分作家是南方人。 3、剧作多取材于家庭道德、神仙道化、才子佳人等主题,宣扬封建教化、因果报应、超然物外等思想的作品增多,艺术上愈来愈讲求曲词华美典丽和情节曲折离奇。 4、著名剧作家有郑光祖、乔吉、宫天挺、秦简夫等,优秀作品有《倩女离魂》、《两世姻缘》等。 二、杂剧后期衰落的原因 1、民族矛盾的相对缓和,科举制度的恢复,文人对统治阶级产生幻想,从而在杂剧作家中间滋长脱离现实的倾向。 2、元朝统治者加强对戏曲的干涉和利用。 3、受南方社会风气和文风影响,较多反映家庭内部矛盾,艺术上偏向曲词工丽华美和追求情节曲折离奇。 4、杂剧体制上的缺陷终为南戏所压倒。 臧懋循《元曲选》 在众多明人的元曲选本中,《元曲选》是最流行、最为读者接受的。选录100个剧本。元杂剧剧本,现存世150种左右,而《元曲选》所选就占其中2/3。元剧主要作共家和作品,都被收罗在《元曲选》内,经过编者的整理校订,科白俱全,最便阅读。 第六节 明清杂剧 一、明初杂剧 二、明代中后期杂剧 三、清代杂剧 四、[作品讲读]《狂鼓史》 一、明初杂剧 1、宫廷派剧作家应运而生,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总体追求垄断杂剧剧坛。 艺术形式则有所革新,突破元杂剧体制规范并趋向雅化。 2、明初杂剧作家主要有两类人: 一类是由元入明的作家,以杨景贤、刘东生为代表; 一类是在明初成长起来的宫廷派作家,以朱权、朱有燉为代表。 二、明代中期杂剧 1、杂剧体现出强烈文人化、抒情化特色,创作题材不断拓展,思想渐次深化,抒情剧(抒写文人愤懑不平)、讽刺剧(嘲弄世态人情)、爱情剧(歌颂以情反理)成剧坛主流,有康海的《中山狼》、《王兰卿》,王九思的《杜甫游春》、《中山狼院本》,徐渭的《四声猿》。 二、明代中期杂剧 2、徐渭与《四声猿》: 《狂鼓史渔阳三弄》一折,北曲:三国祢衡死后在阴间击鼓骂曹操的情节,实为诋严嵩,悼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