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清代绘画教育的特点及其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启示.docVIP

浅论清代绘画教育的特点及其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启示.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清代绘画教育的特点及其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启示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论清代绘画教育的特点及其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启示 石含璧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许昌 461000)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 要:清代由于处于中西交融的历史时期,在绘画教育上也呈现出多种教育形式并存的多样化特征,本文从分析清代普遍存在的几种教育模式出发,阐述了其各自的利弊,并且分析说明了对传统绘画教育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对现今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清代绘画教育 现代 美术教育 启示 清代的绘画教育比起前朝具有更加多样化的特点,这可以说是出于中西文化交融时期整个社会潮流发生转变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结果,而这与正朝着全球化和本土化两个既矛盾又互补的方向发展的当今社会文化不可说全无相似之处,美术教育不可孤立存在于当前,还要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取得更好的良性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对清代绘画教育史有充分的了解和清晰的认识。 清代绘画教育有如下几种较为普遍的形式: 一、父子相传、师徒相授 绘画教育的开始不论中西,大多以师徒间口传心授的形式出现,如达芬奇师出安德烈亚.德尔.维罗基奥,王蒙师授赵子昂,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中国传统的绘画教育一直是以“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的方式进行的,通常又概括为师徒制。在中国古代,师徒传授作为一种特殊技艺的重要教育方式,培养出了一大批的艺术家,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得以继承延续的重要手段。清代时期,口传心授、师徒因袭依旧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形式,据《清档》零散资料,清代画院画家中为师徒、父子、兄弟关系者众多,如父子有冷枚与冷鉴,王玠与王幼学,沈源与沈斌。师徒有金昆与程梁,冷枚与姚文瀚。清代传统绘画教育要求师古人、师造化,在诸多画家年谱记载中能发现许多相近的内容:家学渊源、自幼便在绘画等方面显示出过人的才能,名师相授,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美术教育的一些情况,如: 龚贤,“龚姓在昆山乃一大族,由其祖、父安排,十三岁前后师从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习画”,“余十三便能画,少时与龙友同师华亭”。及后并受益于恽向、邹之麟。 朱耷,明室后裔,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画,少时能悬腕写米家小楷。 王翬,六岁“引芦荻画壁作枯木老干,有奇杰气”,七岁“入塾,喜弄笔,随意点染即成山水”,十六岁“师同乡张珂习山水”,二十岁“被引见王鉴行弟子礼”,二十一岁“谒王时敏临所藏宋元名迹”。 王原祁,十岁“作山水小幅粘书斋壁上,得祖王时敏赞许”,二十岁“学画于祖王时敏”。 从以上诸条可以看出,清代时期的美术教育依然注重师徒传承,虽然也存在着诸如画院等其他美术教育的形式,但师徒相授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才出现传统中国画门派林立,异彩纷呈的局面。 二、画谱传授 随着印刷技术的提高,明清之交便有画谱出现。画谱以图文并茂的内容对初学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本,其中以《芥子园画谱》影响最广。还有《十竹斋画谱》、《三希堂画宝》等多种画谱刊行于世。如《芥子园画谱》共分四集,各集首列画法浅说,次列图例并附简短说明,末为临摹各家画谱。 全书介绍国画各科基本技法,编辑比较系统,图例说明浅显便于初学,因而流传很广。 “信而好古”仍旧是当时学习传统艺术的重要渠道,临摹也是当时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然而仅是临摹画谱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画谱刊行,学者依葫芦血样,不懂画理,而且受印刷技术的局限,临本很难体现真迹的笔墨韵致,初学者只有以讹传讹,浮于形式。 三、西洋美术教育 由于清代处于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特殊历史时期,清代美术教育在这个大环境下也有了新的变化,突出体现为西洋画法传入以后在宫廷绘画教育中开始产生影响。西洋美术教育并非是从清代才开始传入中国,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进贡明神宗的方物中,有图画《天主像》、《天主母像》,这是近代西洋绘画开始传入中国的较早记录。明崇祯二年(1629年),意大利传教士毕方济(Francesco Sambiaso,1582年-1649年)撰写了一篇向中国人讲解西洋绘画技法的著作,名为《画答》,但影响不大。西洋绘画在中国开始逐步受到重视,是在清代康熙以后,并与郎世宁在内廷受清帝尤其是乾隆皇帝的赏识器重,有直接关系。郎世宁来华前接受过西洋绘画的严格训练,是最早来华、技艺最高、且最受清帝重用的供奉内廷西洋画家。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这种新体绘画也成为乾隆时期最富生气和影响力的宫廷画派。郎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