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全心理学(新)
二、注意的作用 第二,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第一,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 第三,注意对意识起约束、组织和指向作用,并提高心理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第四,注意能提高人对周围事物和本身状态的感受能力、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种类及影响因素 (一)外在表现 1、适应性动作。 2、无关动作的停止。 3、呼吸的改变。 (二)分类 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 (三)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 1)强度。 2)对比。 3)运动(变化)。 4)新异。 5)重复。 6)奇特。 7)感情色彩。 2、主观条件 1)需求。 2)兴趣与爱好。 3)知识、经验。 4)情绪状态。 5)人的精神状态。 6)训练。 四、注意的生理机制与注意理论 注意的主要生理机制是中枢神经过程的诱导规律,即它是由位于神经中枢的某一区域发生兴奋或抑制过程,从而引起与它邻近区域的相反的神经过程的规律所导致的。 三种模型: 过滤器模型 中枢加工模型 衰减器模型 五、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即注意的范围大小。它又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知觉到对象的范围大小;其二是把握在时间上连续出现的剌激物的数量多少。 1、注意的广度 影响注意范围的主要因素有三。 一是知觉对象的特点。一般对有规律的、集中的、互相联系的剌激,知觉范围大,注意范围广。 二是任务的要求。 三是人的经验。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稳定性指注意长时间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 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特性。 4.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现象。 水準 腦波 形狀 意識狀態 注意作用 生理狀態 Error、potential (信賴性)潛在失誤 0 δ波 無意識失神 零 睡眠腦發作 0 Ⅰ θ波 下意識 Sub-normal 不注意 疲勞,單調 嗜睡,醉酒 0.9 Ⅱ α波 正常 normal 鬆弛 relaxed 心向內 Passive 起居安靜、休憩正常作業時 0.99~0.999999 Ⅲ β波 正常 normal 清醒 clear 注意向前 active 積極活動時 0.999999 Ⅳ β波或紡錘波 過度緊張 Hyper-normal 凝集1點 停止判斷 感情興奮時 緊急防衛反應 0.9 意识状态与潜在失误 第五章 个性心理与安全 第一节个性心理及其与安全关系概述 一、个性心理概述 定义:心理学上把表现出人与人之间差异的、代表着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单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称为个性 个性具有稳定性、整体性、倾向性和独特性等几种基本特性。 人的个性心理结构主要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组成 :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现。基本动力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气质主要表现人的自然性的类型差异。 人的个性总是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在人的各种活动中,需要、动机是人活动的根源和动力;兴趣、爱好决定人活动的倾向;理想、信念、世界观关系着人的宏观的活动目标和准则;能力决定了人的活动水平;气质决定了人活动的方式;性格则决定人活动的方向。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的个性心理的诸成分的综合,生动地表明一个总的精神面貌。 二、个性心理与安全 人的个性是在各种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从事生产是人全部生活活动的一部分,安全生产工作是生产活动的一部分。因此,人的个性心理体现于他的安全活动中,在预防事故、发现事故、处理事故等安全活动的各个环节上,人都会体现出各自活动方式、活动水平、活动倾向、活动动机、活动方向的不同,因而也取得不同的结果。 人的不安全行为 第二节 需要、动机与安全 一、需要 1.需要 1)定义:是个体和社会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需要的概念包含着这样两个基本含义:第一,人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这是由人与社会的客观存在与发展所决定的;第二,需要是客观需求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因此它必然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 3)需要的种类: 根据其起源,可把需要分为自然性需要(饮食、婚配等)和社会性需要(劳动、交往等); 根据需要的对象,可把需要分为物质的需要(食物、住房等)和精神的需要(求知、审美等)。 二、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本世纪40年代提出了他的需要层次理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公路养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pdf VIP
- 多囊卵巢综合征(必威体育精装版指南PPT课件).pptx
- 2025年北京通州区招聘社区工作者和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考试笔试试题.pdf VIP
- 健康教育咨询模板.docx VIP
- 高压旋喷桩计算表.xls VIP
- 2025年池州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8名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皖2015S209混凝土砌块式排水检查井.docx VIP
- 工匠精神大国工匠.pptx VIP
- 审计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大学MOOC 慕课 章节测验客观题答案.docx VIP
- 设施规划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周宏明 第2章 设施选址.pptx VIP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