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原点上.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教育的原点上

在教育的“原点”上 —— 试谈释迦牟尼、孔子及苏格拉底的教师图像 安徽省歙县中学 陈玉明 各位老师: 大家好!和平常的会议不同,平常的会议上代表学校布置安排工作我很坦然,那是事务性的,而今天不同,无论怎么说都多少带有点学术探究的意味。于“学术”而言,我颇为忐忑,如果说苏格拉底是“自认无知”,而我则确实无知。梁山是逼上去的,我是被逼上来的。学期初,学校为每位老师配发了一本《教师不可不知的哲学》,为了推动对这本书的阅读与研讨,行政会上我倡议由三个人,即海曙校长、基本主任和我结合本书的研读,在本学期内组织三次学习研讨会,分别做一次专题学习汇报,现在看来本学期只能安排一次了,那么这一次的登场必定是我,献丑也要带头,这大体也是当校长的无奈吧,再说献丑总比失信要好,更何况再丑也还是“家丑”。 我今天汇报的内容包含如下三方面: 教育及教育家 释迦牟尼、孔子及苏格拉底的教育实践及教师图像 站在教育的“原点”审视当下的教育 下面我谈第一个方面:教育及教育家。 教育和教育家的关系是明确的,这绝不像蛋和鸡的关系那么复杂,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人们至今还没能明确回答这个问题,而教育与教育家的关系则很明确,谁都不会怀疑,先有教育然后才有教育家。 什么是教育?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一个能让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东西方学者各执其辞,即便是东方或是西方文化圈内部,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给“教育”下定义很难,难就难在“教育”带有普遍性。一切带有普遍性的事物往往都是很难定义的。 比如“人”,最具权威的定义大概是马克思的“人是能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动物”。马克思的定义对吗,你不能说他不对,但马克思的定义肯定不全面,为什么,马克思在此强调的是人的动物性,他首先将人设定为动物,然后从工具制造及应用的角度定义人,这显然只是一个侧面,而不是全面。 人只有动物性吗,不是,人还具有社会性、政治性、存在性、价值性等等,就人的存在性和价值性而言,也就是就人的本质意义而言,我认为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人类繁衍,文化传承,社会进步,自身幸福。 猿也能制造并使用简单的工具,但猿和人的差异是本质的差异,所有说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定义也是偏面的。 “道”无所不在,因而也具有普遍性,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这里“道”所指的是客观规律,无所不在,但你却无法感知它的存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宇宙,“二”阴阳,“三”是天地人,而天地人则孕育了万物。“道”是宇宙间的形而上的存在,它贯穿于万物,但你无法给它一个定义,因为你无法捉摸,无法改变,因此老子姑且称之为“道”,“道”的称谓只是假托的名称,而不是定义。 尽管我们无法给教育下一个完整而准确的定义,但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却可以大致把握。 在古希腊,“学校”这个词本身就包含有“休闲”“闲暇”的元素。闲暇了,他们聚在一起,相互交流、提问、辩难,在交流、提问、辩难中探究宇宙及人生的真理,而这种探究似乎不带有任何功利性,可谓真正的“仰望星空”,正是这种仰望产生了理性,在理性的基础上产生了理念,在理念的激发下西方的自然科学才得以孕育、成长、成熟。 而中国的教育似乎一开始就带有较强的功利性,也可以说,中国教育的目的性一开始就很强,而且落实在具体的生活实际中,可谓“脚踏实际”。 在《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章有这样一句话:“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周朝称学校为“庠”,商称为“序”,从孟子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孝”“悌”。 “孝”为会意字,由两个部分组成,上部为“老”的简字,下部为“子”,“老”在上“子”在下即为“孝”。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甲骨文的“孝”字是一个年轻人搀扶一个老者的情状。尽管说法不同,但内涵是一致的,可以说“孝”是中国人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正因为如此,古代中国人的崇拜一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先祖崇拜,二是鬼神崇拜。由此可见,周代及其前朝的教育可以说是“孝教”。 “悌”为弟之心,是“孝”的延伸。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开创了私学,同时将“孝教”发展为“礼教”。“孝”的主要适用对象为亲属,而“礼”则涵盖了整个社会。孔子极力倡导“克己复礼”,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宋明理学是在“礼教”基础上的又一重大发展和变革,理学家们的教育核心理念是“伦”,因而,自宋以降,官学之教室多名之为“明伦堂”。“伦”包含天伦和人伦,天伦的具体体现为日月星辰各守其位、各行其道,而人伦则是对天伦的效法,是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唯心论式的解释和强化。是可谓之“伦教”。 解放以后,传统的教育理念被彻底颠覆。毛泽东主席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