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家长讲座--幼儿教育.pptx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心理家长讲座--幼儿教育.pptx

姓名 赵庆玲 职务全国青少儿播音主持专业 委员会 委员 家庭教育及早期教育领域高级专家讲师简历 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从事教育行业多年,专注于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研究,对青少儿语言培训和情商训练有独到的见解和观点。能够精准的把握青少儿心理有效实现亲子沟通,成功帮助无数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解决家庭教育的矛盾与困扰。多次受邀主讲家庭教育领域专题讲座,受到广泛好评 孩子的世界您知多少?家长的困惑 同一所学校 同一个班级 同样的老师 相同的年龄——为什么孩子的差异性那么大?——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怎 么办?——我们如何与孩子沟通?孩子的困惑一、家长老师要求高二、没有自由三、没有人懂我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任性二、同伴交往三、情绪管理四、行为问题成长的五个阶段13-21岁身份与对角色的困惑6-12岁勤勉与自卑54-5岁主动性与内疚42-3岁自主与羞愧30-1岁信任与不信任21 若这一阶段的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孩子将会受到激励而变得富有活力 更有竟争力 更有自信心 情绪更流畅 人际更和谐 若孩子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避免参与任何的竞赛或机度喜欢与别人竞争(退缩或好胜)觉得不安全及不如别人(不自信)对自己或别人吹毛求疵(挑剔)与此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凡事要求完美;经常拖延及耽搁;不知如何达到目标。生命如同一颗树 其实每一颗种子,都具备成为参天大树的可能, 人们把种一棵树的历程叫做“教育” 孩子成长过程三位一体教育社会教育树冠学校教育树干家庭教育树根有三种基本教育方法说教:有理蛮横灌输 —— 叛逆对抗的孩子身教:以身作则表率 —— 自觉自发的孩子言教:有效沟通教练——通情达理的孩子您要哪一种?语言表达的定义: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所以语言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也可以通过语言表达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语言急促,表现了心理焦虑,不安,掩饰;语言适中,表达了情绪淡定,从容,自信满满;语言缓慢,表达了内心犹豫,不确定,反应迟缓。语言表达可以说是反应孩子心理状态的一面镜子。语言表达影响孩子的一生语言表达影响孩子的一生 目录 1什么是语言艺术 2为什么要学习语言艺术5 3学习语言艺术对孩子的作用5 如何选择语言艺术培训机构 4学习语言艺术的最佳时间一. 什么是语言艺术?1.语言艺术官方概念 定义:语言艺术是运用语言手段创造审美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具体表现形式为:相声、评书、小品、声乐、朗诵、戏剧、戏曲、歌剧、电影、电视、文学。 2.语言艺术通俗概念 通俗:可以把“是”说成“不是”,把“不是”说成“是”; 可以把“美的”说成“丑的”,把“丑的”说成“美的”。二.为什么要学语言艺术 1.国家战略政策的要求①.习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国梦政策。②.全国正盛传的高考语文加分政策。③.教育部支持幼、小学加办“经典诵读” 。 2.社会交往的需求语言沟通艺术直接影响家庭关系、学习成绩、朋友交际3.职业发展的需求①.面试录取率;②.职场晋升空间;乔尔玛 奥利拉美国著名财经杂志《产业周刊》评选的全球最佳CEO一个称职的CEO要具备的素质有两条:首先是沟通的能力;还有就是对人进行管理的能力。三.学习语言艺术对孩子的作用a:语言表达对孩子的重要性情绪流畅表达自我完善人格和谐人际自立自主 1.提高孩子文化成绩语言主要包含听、说、读、写、译五要素 2.提升孩子自信心自信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3.提升情商,塑造气质语言艺术表演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修养是基础4:语言表达提升 综合能力b:沟通表达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亲子沟通的 “五步法”一、了解 孩子需求二、建立 情感关系三、表达 彼此想法四、达成 双赢目标五、实现 共同成长 有效表达话术1、“你看起来很不高兴,有麻烦了?”(对孩子情绪接纳,传递关心) 2、“发生了什么?我很想听听?”(引导孩子陈述过程) 3、“当时你的感觉怎样?”(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情绪) 4、“你做了怎样的反应?”(帮助孩子面对自已的行为) 5、“这些反应的结果怎样?是不是你想要的?”(引导孩子看到行为的后果) 6、“你想要怎样?你希望是怎样的结果?”(引导孩子明确正面积极的结果) 7、“这个事件中,你有哪些责任?”(帮助孩子分清责任) 8、“你觉得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引导孩子拓展思维) 9、“如果可以重来,你会怎么做?”(帮助孩子建立新的反应模式) 10、“你希望我帮你做点什么?需要我的帮助吗?”(家长征求孩子的意见) 表达中“要命”的语言讽刺类:如“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这类语言会直接戳伤孩子的自尊心。)恐吓类:如“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人”。这类语言会让孩子变得焦虑不安,无所适从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