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陈洪 刘跃进 第五章 元代散曲.pptVIP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陈洪 刘跃进 第五章 元代散曲.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元 代 散 曲 元散曲的基本特点 元散曲的创作情况 元前期散曲作家作品 元后期散曲作家作品 第一节 元散曲的基本特点 【散 曲】 散曲在元代通常被称作“乐府”,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的基本单位,一般用单支曲子写成,字少调短,容量有限;套数又称“套曲”“散套”,是用同一宫调的多支曲子连缀起来组成较长的篇幅,与杂剧一折所唱的整套曲子相似。这种套曲的连缀有一定格式,通常是用一两支小曲开始,最后用“煞调”“尾声”结束,中间的曲子多少不限,短的三四曲,长的可连缀到二三十曲。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情况,就是把同一宫调的两三支小令(最多三支)连接在一起,称为“带过曲”。这种介于小令和套曲之间的体式,实质上属于小令的变体。 散曲与词的异同: 【同】 文字上都属于有固定格律的长短句; 都主要用于歌唱,与音乐不可分割等。 【异】 二者的韵部不同; 句式不同; 者使用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 二者表现手法的差别也很明显 宾也醉主也醉仆也醉,唱一会舞一会笑一会,管什么三十岁五十岁八十岁,你也跪他也跪恁也跪。无甚繁弦急管催,直吃到红轮日西坠,打的那盘也碎碟也碎碗也碎。 ——元无名氏〔正宫·塞鸿秋〕《村夫饮》 第二节 元散曲的创作情况 据今人隋树森编撰的《全元散曲》,可知元代有姓名可考的散曲作者有200余人,另有不少佚名作者;流传下来的元散曲作品有小令3 800多首,套数470余篇。 【元散曲的题材与思想内容】 叹世与归隐。 写景与咏史。 男女恋情与闺怨。 现存元散曲中还有一些数量有限但很有特色的作品,如杜善夫的〔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刘时中的〔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马致远的〔般涉调·耍孩儿〕《借马》等。 【发展过程】 前期散曲作家和创作活动中心主要在北方的大都(今北京),代表性人物都是当时著名的杂剧作家,如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人都兼擅散曲,他们的作品具有早期散曲通俗平易、朴素自然的豪放风格,部分作品含有较为深刻的社会内容,缺点在于小市民的庸俗作风和消极情调比较多。 后期创作中心与杂剧一样逐步转移到南方的杭州,有些文人开始把全部或主要的精力用于散曲写作,因而后期散曲作家们比较注重散曲的体制和创作规律,作品的数量比前期要多,也出现了一些比较好的作品,从发展的趋势看,散曲在元后期逐步走向雅正典丽,语言变得柔婉华美,失去了早期散曲的通俗直白和生动活泼,而越来越接近于词调。 第三节 元前期散曲作家作品 关汉卿 【内容】 自抒抱负的述志遣兴; 叙写羁旅行役与离愁别绪; 描绘艺人生活及都市繁华景象; 描写男女离情别绪的内容居多。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叫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马致远 曾被元末明初的贾仲明誉为“曲状元”。 今存小令115首,套曲22篇,是前期散曲作品传世最多的作家。 内容:叹世,咏景,男女恋情。 明人王世贞称此曲可为元散曲中套数第一。 “无一字不妥”“万中无一”。 ——周德清《中原音韵·定格》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越调·天净沙〕《秋思》 白朴 今存小令37首,套数4篇。 内容大抵为叹世、咏景和闺情之作。 风格清丽。 〔沉醉东风〕《渔父》、〔寄生草〕《劝饮》、〔阳春曲〕《知机》等。 〔阳春曲〕《题情》、〔喜春来〕《题情》等。 第四节 元后期散曲作家作品 元代后期的散曲创作出现了与前期迥然不同的面貌: 出现了一些把才情完全集中于散曲写作的作家,如张可久、乔吉、贯云石、徐再思等。 其次是散曲的题材和思想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前期作品中那种对社会不平表示愤慨和嘲讽抨击的内容已不多见。 三是后期散曲受江南妩媚山水和文学传统的影响,变得日趋清丽典雅。 张可久,字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约活动在1280至1348年以后,颇长寿。著有《今乐府》《苏堤渔唱》《吴盐》《新乐府》四部散曲集,后人合辑为《小山乐府》传世,今存小令855首,套数9篇。 乔吉(1280?—1345)字梦符,太原人,留寓杭州。今存小令2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