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亚氮气体.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氧化亚氮气体

对象 内容 比较 NH+4+NO3- WFPS 斜率 截距 斜率 截距 本次实验 1.11 0.18 (-2.81 — -1.39) (0.44-1.48) 前人实验 1.11 (-0.02-1.08) (-6.14— -0.93) (0.64-3.82) 回归方程:y=ax +b R^2 与 P 两者关系参数值的变化可能是由土壤性质、气候条件、生态系统类型或实验方法的差异引起的。这意味着,以土壤矿质氮含量和湿度作为独立变量的简单实验模型不适用于在不同地点估算氮痕量气体通量 讨论3:有机氮和土壤湿度对N2O和NO排放的影响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有机氮含量与N2O和NO排放成 正相关。 干燥条件有利于土壤释放NO,潮湿的条件有利于土壤释放N2O 讨论4、碳源物能否成为限制反硝化作用和N2O的排放一个重要 因素 结论:通过实验对比,添加葡萄糖和硝酸钠基质后促进 了大量N2O和CO2排放。 因此,在碳源物充足的情况下,反硝化作用强烈,会 产生大量N2O 排放。 讨论5、施肥田块的N2O和NO的年直接排放系数 结论:我们建议,在有机碳含量介乎于4.5 到15.6克每千克的 高地石灰性土壤中施氮肥后的N2O和NO的年直接排 放系数被分别推荐为0.54±0.09%和为0.45±0.03%。 内容 本实验 (大小) 前人实验 N2O (Efd) 0.59±0.04% 属于 0.22-1.53%(全球施肥地) 0.61-0.95(华北平原小麦-玉米-棉花轮作) 0.10-0.48%(juetal和meng等同土壤作物) NO (EFd) 0.44±0.04% 均值0.7%(全球施肥地) 属于 0.24-0.54%(同土壤不同作物) 1.75-3.5%(非石灰土) Company Logo The End * * * * * 华北平原小麦与玉米轮作体系下 石灰性粉砂土N2O和NO年排放量 报告人:李彬波 2014年4月3日 Contents 实验材料和方法 数据检测 讨论与结论 引 言 研究结果 1、为什么要研究氧化亚氮气体? 破坏臭氧层 形成酸性降水 光化学反应 氧化亚氮温室 气体的危害 因为氧化亚氮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有重大危害 产生温室效应 引 言 一 温室效应 2、土壤中氮氧化物产生机制 生物过程 化学过程 氨 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 3、氮氧化物的来源 源 海洋、热带及温带土壤、森林、草地、地下水 生物质燃烧 化石燃料燃烧 工业生产过程 农田生态系统中 70%源于土壤排放 主要由于氮肥的使用 4、氧化亚氮排放现状 全球排放 人类活动使大气中N2O浓度由工业化前270ppbv增加到目前321ppbv。农业耕种土壤作为大气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贡献约1.7-4.8 T g N yr-1到大气 层中,占总量的12%-34%。 中国排放 我国是农业大国, 由农业产生的N2O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0%~1.5% ,这其中约72%来自农田排放。由于耕地减少,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肥料被施入农田以提高粮食产量,导致我国N2O的年排放总量呈增加趋势。 5、华北平原氮氧化物排放 种 植 特 征 田间管理方式—— 漫 灌 施肥量大但利用率低 种植面积大:3000000平方米 种植制度 :冬小麦和夏玉米 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加剧 N2O和NO排放量增加 A 、调查研究同一地区N2O和NO排放在 时间上的变化; B 、施肥田块的N2O和NO的年排放量及其 直接排放系数。 C 、在田地里施氮肥之后漫灌能否促进高 强度的N2O和NO排放量。 D 、碳物质能否成为限制反硝化作用和 N2O的排放一个重要因素。 实验田 位 置 在36°580 N, 117°590 E,海拔大约17米。山东省中心地带重要粮食产区。 气候 暖温带 季风气候 种植制度 以冬小麦和夏玉米轮种为传统的耕作体系。 气温:年平均气温为14℃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达680mm 土壤性质 石灰性始成土,有粉砂壤土的结构。0-20cm内的土壤性质如表1显示 传统管理方式制度 施肥后漫灌 二 实验材料和方法 施肥和未施肥 对比实验 随机的选择三个地块 一次和四次 灌溉 处理 类型 方式 小麦 玉米 基肥 /kg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