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传统民间工艺的保护和开发_以山东潍坊地区为例.docx

浅论传统民间工艺的保护和开发_以山东潍坊地区为例.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论传统民间工艺的保护和开发_以山东潍坊地区为例

浅论传统民间工艺的保护和开发——以山东潍坊地区为例曹庆芝,崔胜军(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民间工艺文化生态环境的破坏,需求环境的丧失及其本身的不足,使当代潍坊的民间工艺面临生存的困境,根据其生存的现状,可以分为已经消失的、趋于衰微的、改革后有所发展的三大类;要扩展民间工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有针对性的采取保护措施和进行适度的开发。关键词:潍坊;传统民间工艺;保护;开发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558(2008)01-0111-05传统民间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联系,映射着历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亦体现着物质生产技能的发展进程。从现存的民间工艺中,我们可以窥见历史上人们的生存方式、审美意蕴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是我们研究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重要依据,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但是随着现代工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多数民间工艺面临生存的困境。如何使传统民间工艺适应社会的变革,扩展它们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以潍坊地区为例,对传统民间工艺的保护和开发谈几点看法。一、潍坊传统民间工艺的人文价值探析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850万,是著名的世界风筝都。潍坊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手工业发达的地区,其中杨家埠的年画、高密的扑灰年画、剪纸、聂家庄泥塑、青州花边大套、柳疃的丝绸、布玩具、核雕、嵌银、蓝印花布、砖雕等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或许是潍坊地少人多的关系,历史上相当多的潍坊人是靠手艺谋生的,这些他们赖以生存的技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经过一代代手工艺人在实践中的精心钻研,形成了独特的地方艺术风格。今天,从传承下来的民间工艺中仍然可以看到,它们不仅曾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已成为民间文化的一种象征,深刻反映了农耕文明下潍坊地区一定历史时期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形态,以及长期使用这些工艺品所形成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具有丰富而广阔的文化内涵。(一)传统民间工艺是民俗文化的载体民间工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几乎涉及人们衣、食、住、行、娱乐等方方面面,从中不难窥见人们长期使用这些工艺品所形成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这一点,在潍坊风筝、年画和剪纸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如剪纸中“喜鹊闹梅”、“龙凤呈祥”、“鸳鸯戏水”、“鲤鱼卧莲”等纹样,在婚礼中常被贴在新房渲染喜庆气氛,也表达对新人的良好祝愿;年画中《过新年》描述了旧时过年的热闹场景,表现了劳动人民理想的过年程式,对研究过去潍坊地区农民过年的习俗也很有价值;各种神仙佛像年画则适应了春节期间各类祭拜的需要,反映了人们祈求神灵驱邪纳福的愿望;年画《男十忙》、《女十忙》分别描绘了男子耕种、收割等十种农活和妇女们轧棉、纺纱、织布的十个过程;《蚕妇》则表现了农村妇女采桑养蚕、缫丝织锦的场面;这些年画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农耕社会里农民的生活习俗和劳动至上的思想。而风筝中的“麒麟送子”风筝、“仙鹤送子”风筝、“百子收稿日期:2007-12-05作者简介:曹庆芝(1977—),女,山东临沂人,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与旅游;112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图”风筝等,则反映了人们早生早育、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民俗和生育观。(二)传统民间工艺体现了当地人们的审美观念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不同的审美风格和文化心理,传统民间工艺是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是人们集体审美意识的结晶,“它们不但在题材上反映着劳动者的愿望和希翼,在艺术风格上也是与本地区的风俗习惯有着血缘关系”[1]。以潍坊风筝为例,风筝题材丰富多样,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动植物等均可成为风筝的图案纹样。民间艺人在制作中,巧妙运用谐音、寓意、象征等手法,通过这些形象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例如通过谐音表达吉祥寓意,蝠与“福”同音,在“五福捧寿”风筝中,上方是一个大寿字,五只蝙蝠围绕在下方,五只蝙蝠寓意“五福”,意即福禄寿喜财[2]。另外,鹿与“禄”同音,人们以鹿为题材做成风筝,象征财运亨通。鸡谐音“吉”,鱼谐音“余”,人们以鸡和鱼为题材做成风筝,象征万事吉利,年年有余。对带有悲剧色彩的神话传说像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与白蛇等,风筝作品却往往抛开原有的悲剧成分,突出其幸福美好的一面,这些无不反映了当地人们追求吉祥如意的传统文化心理。潍坊风筝的绘画吸取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大红大绿的特点,以群青和黄白大红等颜色为主,色彩鲜艳,色调对比强烈,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欣赏习惯。(三)传统民间工艺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不同的艺人有着不同的志趣、爱好、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民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