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浊漳谷地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行性与必要性.docx

浅析浊漳谷地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行性与必要性.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浊漳谷地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浅析浊漳谷地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宋文强秦书源摘要浊漳谷地人类居住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早期木构古建筑分布密集,已公布的8处国保单位中木构古建筑从唐一直延续到清不断代,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完整序列,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试图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标准,探析浊漳谷地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关键词浊漳谷地古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可行性与必要性每一项文化遗产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的结晶,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见证和标志。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其价值的最高体现和权威认证。平顺县境内沿浊漳河两岸现存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均为木结构古建筑,时代从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序列,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本文试图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标准探析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引起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存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文物价值,地理位置上相互独立,在建筑手法上存在技术上的传承和发展,在中国古代建筑研究领域有着独特的重要地位。国保单位简介天台庵:位于平顺县北耽车乡王曲村中一坛形孤山上,天台庵现存正殿一座,为全国仅存的四处唐代木构古建筑之一,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台庵正殿,殿身平面方形,基座由片石砌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瓦条叠脊。厅堂式建筑,四周设有木檐柱12根,圆形直柱造,柱头施有卷杀,卷杀较宋代更为和缓。柱间横向联接仅用阑额,无普枋,阑额至角柱不出头。仅在栌斗口内出华拱一跳,跳头上设替木承托檐椽,华拱的后尾是四椽栿的两端伸出檐外制成,既无令拱,也无耍头,“斗口跳”做法。梁架与斗拱紧密地联结为一体,整体构架简洁明快,相交严实,稳固有力。与建于中唐时期的南禅寺大殿相似,为中国小型佛殿中的佳构。龙门寺:位于平顺县石城镇源头村北的山坳里,初名法华寺,又名惠日院。创建于北齐天保元年(550)。现存建筑年代最久者为第一进院西配殿,建于五代后唐清泰二年(935),殿身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屋坡平缓,柱子粗壮,柱头卷刹和缓,柱间横向联接用阑额,无普拍枋,阑额至转角处不出头,栌斗直接坐于柱头,严守唐规。据《柴泽俊古建筑文集》,“(西配殿)除驼峰和侏儒柱外,其他构件形式和制作手法,与南禅寺大殿诸多相仿”。“脊部平梁上增驼峰及侏儒柱,乃五代新构,开平梁上置驼峰、侏儒柱之先河。殿宇不大,建年确切,形制稀有,是我国现存唐至五代时期悬山顶建筑的唯一实例”。大雄宝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前后檐当心间设格扇门。梁架四椽栿对后乳栿用三柱,栿上用驼峰、侏儒柱、大叉手共承屋顶负荷,结构规范合理,负重有力。大雄宝殿重建于北宋圣绍五年(1098),比北宋崇宁二年(1103)皇家颁布的建筑规范《营造法式》早五年。因此,该殿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演变及《营造法式》颁布对营建的影响有较大的借签意义。山门(天王殿),龙门寺原山门已不存,今以此殿做山门称谓。山门三开间,进深四椽,悬山式屋顶。柱头卷刹明显,柱头斗拱五铺作,前檐双下昂,后檐单抄单昂。补间铺作仅当心间一攒,华拱两侧各加斜拱一缝。梁架前后乳栿分心用三柱,据《柴泽俊浊漳谷地概况浊漳河是上党境内的最大河流。河分三源:南源出于长子县发鸠山;西源出于沁县漳源村;北源出于榆社县柳树沟。南源和西源先在襄垣县甘村交汇,又东至襄垣县合河口与北源交汇,始称浊漳河。浊漳河又东南经黎城、潞城、平顺,在平顺县东北部的下马塔出山西省境。流域总面积11741平方公里。在先秦时期,浊漳河被称为“潞”,汉以后才有“潞水”“潞川”“浊漳”等别称。距今约7000万年的新生代以来,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太行山开始隆起,雏形基本形成,后地壳相对稳定。在地壳的缓慢抬升作用和浊漳河水的下切作用下,浊漳河沿途形成了许多谷地。为表述需要,本文所指浊漳谷地仅指浊漳河由潞城入平顺境至出境的峡谷地段,即平顺北耽车乡王曲村至石城镇马塔村,东西延伸约53公里,面积约50平方公里。在几千万年漫长的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浊漳谷地形成了雄美壮观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孕育了人类早期文明。浊漳河流域人类居住历史悠久,是中原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通过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证实,在浊漳谷地至晚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5000~7000年)已有人类居住。历代先民的生产、生活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已发现的聚落遗址有阳高遗址(新时期)、湾里遗址(商)、享录最遗址(东周)、石城遗址(汉、唐)等;民国以前寺庙、民居、家族祠堂、古桥、和尚墓塔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59处。在众多的文化遗存中,尤其以各类木结构古建筑最为突出,不仅数量多、时代全,而且保存好、价值高。目前,浊漳谷地区域内已公布天台庵(唐)、大云院(五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